本文来源于公众号:第91病区
知识点
Q61.感觉传导通路分几类?
感觉传导通路分为四大类:即一般躯体感觉传导通路、特殊躯体感觉传导通路、一般内脏感觉传导通路和特殊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Q62.痛觉传递纤维的特点?
皮肤痛:快痛,A类δ纤维传导,中粗,传导速度较快,所以也叫快痛。
深部痛:钝痛,定位模糊,C 类无髓纤维传导,这种纤维较A类δ 纤维更细,传导速度较慢,慢痛。
Q63.打麻将摸牌属于什么感觉?
摸牌属于精细触觉,为区别两点距离和物体纹理粗细等感觉,它是实体感觉的基础,其传导路走在深感觉传导路中。
Q64.痛、温、怎么走行?
痛、温、粗触沿着脊髓丘脑侧束传导。脊髓丘脑侧束在脊髓内有某种程度的定位,其规律是由外向内依次传导尾、骶、腰、胸、颈神经传来的浅感觉。因此,当脊髓髓内病变由内向外发展时,痛温觉障碍自病变节段逐渐向身体下部发展;相反,如果病变来自脊髓外部,病变由外向内发展时,痛、温觉障碍则由身体下部向上扩展。
(可以理解为脊髓断面头对头)
Q65.粗触压走行于?
脊髓丘脑前束
Q66. “头对头”的排列一直走到哪里?
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在延髓中部合并成脊髓丘脑束或脊髓丘脑系,此时的定位顺序同样是“头对头”。
在丘脑,此投射也有定位,即腹后外侧核由外向内依次接受来自尾、骶、腰、胸、颈投射的纤维。还是“头对头”。
Q67.深感觉的薄束和楔束为什么不像浅感觉一样早早换元交叉?
粗纤维沿后角内侧进入脊髓后索,分为长的升支和短的降支,至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交换神经元。在上升和下降途中都发出侧支,直接或通过中间神经元间接地与前角运动细胞形成突触,构成脊髓反射。反射要有,但不需要像痛温觉那样的伤害感觉那么快,所以可以上行一段后,再换元。
Q68. 薄束、楔束的内部纤维分布是什么样的?
薄束,由内而外分别接纳来自尾、骶、腰、下胸部神经后根的纤维,贯穿脊髓全长,传导同侧下半身的感觉;
楔束位于薄束的外侧,由内而外分别接纳来自上胸和颈神经后根的纤维,亦即由第四胸神经以上的后根纤维组成,所以只存在于第四胸髓,传导同侧上半身的感觉。
所以,总的来说,深感觉的传导束分布是“腚对腚”
Q69. 内侧丘系是什么?
薄束核、楔束核发出二级纤维,弯向前内,形成内弓状纤维,绕中央管的前方跨过中线,左右交叉。此即所谓的内侧丘系交叉(延髓感觉交叉),交叉后折而上行,称内侧丘系。
由腹侧至背侧分别传导自下部脊髓节而上部脊髓节传来的本体感觉冲动,最后定位投射于丘脑腹后外侧核内的第三级神经元。腹后外侧核由外向内分别接受薄束核、楔束核自内向外依次发出的纤维。又变成了“头对头”
所以总的来说,浅感觉的纤维分布,交换前“头对头”,之后一直“头对头”
深感觉,交换前“腚对腚”,经过内侧丘系后,最后到腹后外侧核,变成了“头对头”。
深感觉之所以“腚对腚”,是因为薄束贯穿脊髓全程,自骶到胸,而楔束从胸开始,自胸到颈。
头对头,腚对腚,主要和脊髓损伤及占位的髓内定位有关。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