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71岁,体检发现颅内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眼段,形态不规则。
图.1
侧壁囊性动脉瘤,目前的主流方式是FD,本例动脉瘤直径较小,不必辅助弹簧圈。患者年龄较大,动脉硬化程度较重,围术期出现缺血并发症的风险略高,且抗栓治疗效果一般,AA抑制率91%,ADP抑制率45%;增强抗栓效果又恐引起其它脏器的出血,因此选择经过表面修饰,自带抗栓属性的新一代FD,Pipeline Shield应为上策。
操作过程
常规通路,经Marksman微导管释放,FD推送顺畅,展开良好(图2)。术后Vaso CT显示各部位贴壁良好(图3)。
图.2
图.3
术后即刻造影对比,OKM:A3。
图.4
术后6月随访,可见动脉瘤愈合,载瘤动脉通畅(图5)。予以停用氯吡格雷。
图.5
FD治疗动脉瘤的核心是高金属覆盖率,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就是缺血并发症,因此我们需要有效的抗栓治疗来应对,而强效的抗栓方案又会带来出血风险和动脉瘤的不愈合,周而往复,恶性循环。
第三代Pipeline的名字叫“Shield”,对支架表面进行了抗栓处理,相当于一层“护盾”,理论上仅需要单抗即可,但由于伦理的问题,还没有大宗的随机对照研究确认。但是第四代Pipeline Vantage已经开始缩短双抗时间的研究(图6),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图7)。
图.7
在实际使用方面,Shield与第二代Flex在编织工艺上没有改进,理论上释放体验也应该没有区别,但在术者为数不多的几例实操体验中,Shield似乎更为“丝滑”,不知是“护盾”的功劳,还是抗栓优势带来的心理作用。
杜志华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主任医师,神经介入专业硕士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学部神经介入科主管
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
国家卫健委神经介入进修与培训基地学员培训专家组成员
师从国内著名神经介入专家李宝民教授;2003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2006年开始从事神经介入诊疗工作;在《Neurology》等杂志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近20分。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