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1日发布 | 2471阅读

蔡锋医生:参加首届亚萨吉尔显微神经外科学院成立暨学术大会见闻

蔡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达人收藏



首届亚萨吉尔(Yaşargil)神经外科学术大会(1st Congress of Yaşargil Microneurosurgery Academy,YMA)于6月4日-7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办。来自超过30个国家的200余名神经外科医生参加了此次大会。很荣幸,本人以大会Faculty的身份受邀参加了此次学术大会,并做大会发言和口头成果汇报。





6月4日下午18时,在酒店Herophilus大厅,亚萨吉尔教授坐在轮椅上,在他的妻子Dianne的陪同下,缓缓进入会场。大家起身向这位99岁高龄的现代显微神经外科之父鼓掌致敬。本次大会主办单位之一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Yeditepe University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也是亚萨吉尔教授学生之一的Uğur Türe教授,作为本次大会主席首先发言。他从亚萨吉尔教授的少年时代开始,回忆总结了他从事神经外科医生70多年来,在显微神经外科的诸多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首先,在苏黎世作为神经外科住院医和讲师的12年时间里,亚萨吉尔教授参与了颈动脉、椎动脉和眼眶血管造影技术的学习和研究,相关成果撰写编辑成了五本书籍(1957年-1965年)。同样在这一时期,他在苏黎世大学神经外科引入立体定向手术技术,治疗了800多例患有运动功能障碍疾病的病人;另外,他还应用伸缩螺杆装置尝试进行了脊柱融合手术。1965年,也就是在他40岁那年,亚萨吉尔教授前往美国伯灵顿的佛蒙特大学,在Donaghy教授的动物实验室从事14个月的微血管吻合技术,在进行了狗的大脑动脉吻合后,他制定了临床脑血管重建手术流程。然后,该流程开始实际应用到整个神经外科领域,同时在1967年10月,他完成了第一例大脑血管搭桥手术。之后,亚萨吉尔教授又致力于颅脑-脊髓脊柱蛛网膜下腔解剖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经蛛网膜间隙入路切除颅内肿瘤、动脉瘤及其他血管疾病的现代显微神经外科的理念体系,并在结合神经解剖、神经生理病理及神经影像等学科基础上,总结撰写了他的另一部巨作《Microneurosurgery》;此外,亚萨吉尔教授改进了手术显微镜以及手术手托和神经外科手术椅,发明了许多显微手术器械、动脉瘤夹、显微缝合线和自动牵开系统,也开创了一些至今仍在使用的手术入路和术式。退休后的他,则热衷于对神经外科年轻一代的培训和教育,例如他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创立了闻名于世的显微神经外科中心和实验室,其显微神经外科培训课程至今仍受广大青年神经外科医师的青睐和向往,著名的Ossama Al-Mefty教授Ali Krisht教授还在这里继续他们的工作,续写传奇。如今,在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瑞士苏黎世大学医院神经科学中心和土耳其神经外科协会均设立了“亚萨吉尔讲堂”课程,……几近百岁的亚萨吉尔教授,虽白发苍苍,但眉宇间仍透着少年般的英气,谈笑风生,思路敏捷。他的很多理念、创造和成果,深刻影响着现代神经外科的发展,而他的传奇一生也激励着世界上每一位神经外科医生。


图1 Yaşargil教授(左一,轮椅)在Uğur Türe教授(中间)的帮助下切生日蛋糕,Yaşargil教授夫人Dianne Yaşargil(右一)


诚如YMA主席Ossama Al-Mefty教授在他的开场白中所述,科技不断推动神经外科的发展创新,但显微神经外科,虽创立于上世纪中叶后期,但就像普罗米修斯之火那样,融合了科学、艺术与技术,历久弥新,在新时代仍具有重要学习价值。而YMA的创立也是为了将显微神经外科经典继续传世于大众,并最终为大众带去福音,同时,也能在学术交流中推动显微神经外科在新时代的发展。而后,Ali Krisht教授在他的题为《Microneurosurgery: Those who know do not speak Those who speak do not know》的演讲中,针对一些病例,进行了犀利的点评,提出广大年轻神经外科医生对于理解和掌握显微神经外科相关概念的重要性,指出成立YMA不是为了建立又一个社团(society),而是真正创立一个学院(academy),为广大神经外科医生的学习交流提供平台。我的导师Mustafa Başkaya教授也随后在他的主题发言《Resurgence of Micro-Neurosurgery》中提到,当今显微神经外科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包括:由非手术医生设计规划的临床试验结果指导神经外科手术诊疗方案,过分强调所谓的指南或者共识,而忽略了对基本原则的掌握和对神经解剖的学习;过分强调和依赖技术(technology),而忽略对自身手术操作技术(skills)的训练;滥用放射治疗或者血管内治疗技术,使一些病患失去了最佳的外科手术治疗时机,反而承受了更多的痛苦;过分强调所谓的微创手术,强调小切口或者所谓的锁孔或者联合入路,而忽略、甚至拒绝应用经典入路用于病灶的暴露和切除。来自日本的Tanikawa教授在他的大会主题发言上详细描述了许多看似基础却很重要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包括止血、悬吊硬膜、血管吻合等,而这些往往被很多医生所忽视,甚至出现“偏课”现象。来自西雅图的Laligam. Sekhar教授提出学习显微神经外科,尤其是血管吻合技术应该成为每一位神经外科医生必学技术,“comes in handy”,而不应该被视为脑血管外科医生的特殊“专项技能”。期间,大会还向近些年已故的几位神经外科大师,例如JuhaEvandro de OliveiraFukushima教授表达敬意。


图2 Mustafa Başkaya教授做大会主题发言《Resurgence of Microneurosurgery》


图3 会议期间,笔者分别与Ossama Al-Mefty教授(左图,年近耄耋之年的Al-Mefty教授,非常儒雅、和善及谦逊)、Ali Krisht教授(中图,他的点评总是犀利严肃,但对年轻人很幽默,这是第二次见面,竟然还记得我)和Mustafa Başkaya教授(右图,尽管经常call me as Chinese mafia,但真的是非常非常nice的老板,关于他的故事,后续可能会写点关于他的一些回忆日记吧)合影



值得注意的是,在接下来的三天大会发言中,也有许多关于如何开展显微神经外科基础技术培训的经验介绍。例如,来自巴西的神经外科医生Eric L. Jennings Simões博士,他也是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分校Mustafa Başkaya教授颅底与脑血管外科实验室fellow,2018年学成回国后,依旧回到了他的家乡——亚马逊雨林深处城市Santarém,并着手建立当地医院第一个显微神经外科基础技术实验室,专供本院的住院医生做相关培训;来自北叙利亚阿勒颇大学附属医院的Jalal Najjar教授,是小石城颅底与显微神经外科fellow,他在2004年-2008年间担任WFNS教学与训练委员会委员。Najjar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他的团队在过去几年中在“NO CUSA, NO navigation system, NO intra-operative MRI/cranial nerve monitoring, NO brain mapping”的条件下做了大量高难度的神经外科手术。我们都知道,叙利亚一直饱受战争之苦,尤其是Najjar教授所在的阿勒颇市,在战争中几乎被夷为平地。当然,他在演讲中并未提及战争对医疗的影响,而是强调运用亚萨吉尔教授所提倡的显微神经外科训练对于手术的重要性,恰恰高于某些现代化的手术装备;而亚萨吉尔神经解剖体系是真正意义上的“手术导航系统”。而来自土耳其本土伊兹密尔医院的Hassan K. Sucu教授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种显微神经外科训练模式:线上实时互动教学。Sucu教授在他的发言前,首先算了一笔账,即一个人从美国纽约来伊斯坦布尔参加这次大会前后5天需要的各项费用支出,最后得出结论要3223美元左右,而这对于大部分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医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甚至无法承受。因此,他的住院医师队伍主要定期接受来自Mustafa Başkaya教授颅底与脑血管实验室和Uğur Türe教授的解剖实验室的线上培训项目,可以实时互动,效果显著。


这一高效而廉价的培训体系让我想起了,今年年初实验室“小老板”Abdullah Keles《Neurosurgery》上发表的article,详细介绍了Mustafa Başkaya教授颅底与脑血管实验室在过去几年来针对来自中低收入国家学员的各类培训模式:包括在18个国家协助建立最基本的显微神经外科实验室共28个、捐赠各类训练所需显微镜及配套器械57份、在黎巴嫩/巴拉圭/土耳其/孟加拉国等国家组织了10场现场微血管吻合训练班、以及7场免费的一对一血管吻合教学示范班。正如来自印度的Shan教授在他的大会发言时所阐述的那样,上述成果来自于一项名为MMI (Madison Microneurosurgery Initiative, https://express.adobe.com/page/AFOrWGNflDG73)的倡议活动,旨在能帮助中低收入国家的神经外科医生接受基础的显微培训,快速掌握各类血管吻合手术技术,造福于当地人民。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目前共有来自16个国家的19名神经外科医生作为组员参与MMI的各项活动。而在位于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市的颅底与脑血管实验室,新冠疫情后已有近7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fellow在这里接受Mustafa Başkaya教授的血管吻合或/和颅底解剖培训,本人正好是第50名(推荐阅读:蔡锋医生:美国麦屯留学笔记)。这些简单易行的培训方法适合个人在自己家中训练,完全可以做到“物美价廉”的“随想随练”。


图4 MMI(上图: Madison Microneurosurgery Initiative, https://express.adobe.com/page/AFOrWGNflDG73课程首页; 中图:课程安排及Dr. Abdullah Keles授课场景;下图:疫情后Mustafa Başkaya实验室学员收录情况)


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李茗初老师在他的发言中向大家分享了宣武医院在颅脑显微解剖训练方面的教学模式和经验,包括为期四个月的Topographic Anatomy和两个月的Approach Anatomy学习,内容涵盖了颅底-脑组织解剖、各轴位断层解剖、影像学、医学插画绘制、手术入路解剖、手术影像及文献复习和解剖相关研究等;同时,茗初老师还介绍了宣武医院的另一特色课程:DAIS讲坛(Development, Approach, Imaging, Surgery),并结合孔子在《尚书》中所提的“惟敩,学半”(Half of what you want to learn comes from teaching.)观点,得到了与会同道的一致首肯和称赞。其实,国内像协和-同仁-环湖颅底显微解剖学习班(六个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内镜神经外科内镜技术进修班(3个月-1年不等)等各大中心定期举办的各类学习/进修班也很多,各有特色,受到许多国内年轻神经外科医生的青睐。部分与会成员还介绍了一些新技术(如3D成像技术、人工智能、现实增强与虚拟技术等)是如何融入到显微神经外科教学、并应用于模拟训练的,受益匪浅。


很高兴在会场还见到了来自宣武医院的凌锋张鸿祺陈革林庆堂教授,以及来自上海中山医院的张晓彪教授和华山医院的徐斌教授,他们的发言也同样精彩和令人印象深刻,发出了来自中国的声音。对几位前辈在伊斯坦布尔会场的帮助和鼓励,本人在此作文感谢。也很高兴在伊斯坦布尔认识一些新朋友的同时,能再次与Renan M. Lovato(巴西)、Karam Bounah(阿尔及利亚)、Debarshi Chetterjee(印度)、Arzum(土耳其)和Mehmet Spanich(土耳其)原实验室的同学们相聚,分享自上次离别后各自在学习工作上的收获和感想。随着本次会议的结束,其实我在美国的留学生活也即将结束。这是一段难忘的学习生活时光,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非常宝贵,即便失去了一些东西,那也是值得的。感谢这一年来家人、师长、朋友对我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愿大家,have a good day, every day!

(文中部分描述可能存在偏误,恳请批评指正!)


图5 笔者作大会发言和口头成果汇报


图6 会议期间,既见到了老朋友(左图),也认识了新朋友(右图,来自亚马逊雨林深处城市Santarém的Eric L. Jennings Simões博士,他还经常前往雨林深处的原始人部落,有点像我们这边的“送医下乡”)


作者:蔡锋

2024年6月20日

于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 Eagle Heights




作者简介


蔡锋 副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Cerebrovascular & Skull Base Surgery 访问学者

  • 长三角神经内镜联盟理事

  • 浙江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委会青年委员

  • 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内镜专业组委员

  • 《World Neurosurgery》杂志审稿专家

  • 专注各类颅底疾病的临床诊疗与基础研究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