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收治的一例患者,女性,60岁,右侧面肌痉挛。术前MRI FIESTA序列清晰显示,基底动脉起始部分右侧AICA和面神经REZ区关系密切,AICA血管袢深入内听道,考虑术中探查需要重点关注这两个地方。另外患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可能术中责任血管硬化迂曲,和本病有关。首先向小脑延髓池探索,剪开增厚的蛛网膜,进一步释放脑脊液,松弛血管、神经。

患者年龄偏大,脑脊液释放后结构显示清晰。手术效果和患者手术体位摆放、头部偏转角度、麻醉气道压力、麻醉深度、手术配合都有关系,一个良好的手术过程,需要注意每一个细节,乙状窦后入路更需要程序化和精准量化,无论开关颅或者颅内操作。图示后组颅神经和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关系,同时清晰显示了同侧的舌下神经。
直角显微神经剥离子(Rhoton称直角泪滴状剥离子)可以分离血管和增厚蛛网膜的粘连,避免误伤。
锐性分离蛛网膜后,显露岩静脉(重点保护),小脑后下动脉游离后脱离手术中心区域,中间可见向硬脑膜供血的弓状下动脉,分辨后凝断。
凝断后,继续显露中血管神经复合体,绒球、前庭蜗神经、从深部迂曲而来的小脑前下动脉。
和术前判断有所不同,我猜测应该是离断蛛网膜和充分释放脑脊液后,血管位置有所改变,但仍可看到小脑前下动脉和面听神经过于密切。图中可见深部的同侧外展神经进入Drello管。
神经剥离子轻柔拨开前庭蜗神经,可见深部的面神经出入桥脑区域(REZ),此处虽然血管已未直接接触,但仍需重点保护,以防术后症状复发。

探查面神经全程,近内听道处可见小脑前下动脉血管袢深入内听道。此处动作需轻柔,避免损伤迷路动脉(内听动脉)。先锐性分离蛛网膜,游离血管增加活动度。

游离出血管袢并移出内听道,可见血管袢穿行于面听之间,操作之中可见面神经的中间神经根丝。
准备好的特氟龙材料分别垫在血管神经之间,面神经全程减压,包括REZ。



患者术后效果良好,无面瘫,无新发出血,无脑梗塞。面肌痉挛再无发作,患者表示非常满意。
从来不曾离开,但是新的一年,又是整理国家质控数据、市质控中心汇报,应对四个季度检查、三甲复审、精益项目,完善论文和毕业答辩,继续申请课题,总要挤出时间做点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