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话题
立即进入 loading……

INTERVIEW
专家介绍


吕明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攻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硬脑膜动静脉瘘、脊髓血管畸形、脑动脉狭窄、缺血性脑卒中等各类脑脊髓血管病。
承担天坛医院部分协作单位的会诊工作,带动和促进了国内多家省市医院神经介入技术的开展。
目前科研方向致力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受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优秀人才项目和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资助。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秘书。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


未破裂性右侧脉络膜前动脉瘤

右颈内动脉造影三维重建图像,

这是脉络膜前动脉开口

这是后交通动脉开口

脉前动脉

后交通动脉

瘤体测量

载瘤动脉测量

三微导管先后到位

一根支架微导管进入中动脉

两根栓塞微导管进入瘤腔

双微导管交替填入弹簧圈,栓塞瘤体,支架辅助下,继续填入弹簧圈,封闭瘤颈,先后共计填入7枚弹簧圈



但最后一枚2×6的三维弹簧圈,似乎对右侧脉前动脉开口有影响


撤出最后这枚弹簧圈,以及瘤腔内的栓塞微导管,准备结束手术,但此时行右颈内动脉工作位造影,显示瘤颈近心端出现微小的犬耳状残留!看来栓塞微导管撤早了


重打锣鼓另开张,微导管在微导丝引导下穿支架网眼,重新导入瘤颈空虚处,将刚才撤出的那枚2×6的弹簧圈再次送入,工作位路图,可以看到瘤颈近心端的空虚处终于被填满了。

术后右颈内动脉工作位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脉前动脉开口保持畅通,术后右颈内动脉三维旋转造影,perfect!



动脉瘤的弹簧圈填塞为什么要追求如此致密呢?
行百里者半九十,即便是瘤颈的轻微残留,也往往是脑动脉瘤栓塞术后远期复发的源头。


吕明教授:
“普通支架能使一部分Raymond Ⅱ级栓塞在远期随访中改善为Ⅰ级,但我的个人观点是,术者应该依靠普通支架实现即刻的Ⅰ级栓塞,而不要依靠支架的不确定的远期愈合效果。一台满分手术靠的是努力,而不是运气。”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