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4日发布 | 2796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全国首例!宣武医院张鸿祺教授团队完成Kapflex™颅内支架系统临床实验首例入组

张鸿祺 教授团队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达人收藏、周刊收录2项荣誉


近期,宣武医院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张鸿祺教授团队,联合麻醉科、放射科等多学科团队,首次使用聚辉医疗自主研发的Kapflex™颅内支架系统,成功为一位66岁颅内动脉瘤患者完成手术治疗。期间团队密切配合,手术过程顺利,器械操作稳定,支架顺利输送到目标动脉瘤部位并准确释放,有效覆盖动脉瘤颈,即刻手术效果良好。



病例信息


患者:女性,66岁。


主诉:发现颅内动脉瘤半月余。


现病史:半月余前患者体检发现颅内动脉瘤,未予特殊处理,现入院进行手术治疗。


既往病史:有高血压病史,否认冠心病史、否认糖尿病史、否认肝病病史、否认肾病史、否认输血史,无食物过敏史,无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按计划进行,6年前因“结肠癌”在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规律复查无特殊。否认其他手术史,无金属植入物。





术前情况




术前造影

正位

工作位


动脉瘤位置:

动脉瘤瘤体最大直径:5.50mm

瘤颈宽度:3.40mm

宽度:5.50mm

高度:3.10mm

瘤体/瘤颈:1.62

形态:囊状动脉瘤;无破裂


术前诊断

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


血管情况:

血管路径及载瘤动脉无严重夹层、无极度迁曲、无严重的脑血管痉挛、无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狭窄大于50%。


手术策略:

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




手术耗材


鞘:8F导引导管

导管:DAC 6F 115

微导管:聚辉Juncus™ 1.7F 155cm

导丝:微导丝、泥鳅导丝

支架:聚辉Kapflex™颅内支架系统4.5mm*21mm

弹簧圈:1.5mm*1cm;1.5mm*2cm;2.5mm*4cm;3mm*8cm;4mm*8cm




手术过程




右侧股动脉穿刺,以Seldinger技术穿刺血管成功后,留置8F血管鞘。


全身肝素化,8F导引导管携中间导管在泥鳅导丝引导下使用同轴技术送至右侧颈内动脉颈段,后将中间导管送至右侧颈内动脉岩骨段。


支架微导管在微导丝指引下送至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备用,将栓塞微导管送至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支架微导管将支架跨动脉瘤颈半释放,经栓塞微导管填入数枚弹簧圈。



释放支架,近端打开顺畅。


再次造影见右侧颈内动脉显影良好,动脉瘤囊内无造影剂充盈。




术后情况



术后用药:

氯吡格雷75mg 一次/日

拜阿司匹林肠溶片 100mg一次/日


建议3个月复查MRA,6个月复查DSA。




术者感受




术中使用器械推送性能优,可视性能优,释放性能优,回撤性能优。支架顺利输送到目标动脉瘤部位并准确释放,有效覆盖动脉瘤颈,输送系统顺利撤出体外。术中即刻测得支架近端血管直径4.00mm,支架远端血管直径3.60mm,无载瘤动脉狭窄,目标动脉瘤闭塞级别为Raymond I级,目标动脉瘤无出血。


术者团队合影留念




产品介绍

聚辉医疗自主研发的Kapflex™颅内支架系统,基于临床需求,主体采用开环设计,精准锚定血管的同时,提供更好支撑力,又有极好的柔顺性和贴壁性。近端12组闭环结构,提供更多连接点,支架推送更稳定。全规格适用1.7F微导管,到达更远血管。期待产品更好的辅助治疗颅内动脉瘤。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