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公众号:第91病区
知识点
1.慢性软组织损伤理论
慢性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学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动态平衡失调论。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躯干、四肢的活动在其功能范围内是自由的,可以完成它应当完成的动作,这叫动态平衡。慢性软组织(包括内脏器官)损伤,使得罹患肢体和器官轻重不同的功能活动受到限制,也就是说罹患肢体不能在其功能活动范围内自由完成它应当完成的运动,这就叫动态平衡失调。而造成动态平衡失调的有四大病理因素,即粘连、瘢痕、挛缩、堵塞。我们要想使动态平衡恢复,首先就要将这四大病理因素消除。
2.微创理论
直径0.7mm弧刃针,刃口却只有0.2mm,这使得在进入人体组织时,阻力小,更为锋利。刃口只有0.2mm,相对只有针灸针的微痛。能够以相对最小的组织创伤达到最大的松解效果。
3.无菌性炎症刺激理论
无菌性炎症是软组织损害后释放的化学性致痛物质,它对损害区域软组织内丰富感觉神经末梢的化学性刺激时,可产生明显的主诉痛症状,特别是病灶区域受到任何机械性刺激情况下,更易使其内感觉神经末梢与无功菌性炎症接触,此时的化学性刺激更加强烈,所以主诉疼痛症状也更加明显。
4.筋膜理论
筋膜组织是机体重要的防御组织,分布甚广,具有弹性、柔韧性的结缔组织。筋膜广泛存在于体内各个组织器官之间,其功能是对各组织、器官起到支持、限制和保护作用,是各组织器官完成功能活动时所必需的辅助装置肌筋膜覆盖或包裹肌肉,与肌肉紧密结合。当肌肉收缩时,可以同时牵拉筋膜,使筋膜受力,并将力传递到骨和其他组织,从而完成各种运动。筋膜直接或间接受到高应力的作用,可使其富有弹性的纤维撕裂或者弹性减退,相关肌肉反射挛缩,致局部缺血,并有筋膜和皮肤或肌肉发生粘连,甚至有的筋膜变性增厚或钙化。从而激发临床症状,如疼痛、酸麻、肢冷、功能障碍等。
5.经络理论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与脏腑、气血等相互关系的中医学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弧刃针疗法的理论核心。经络各有所属腧穴,腧穴除有分经之外还有不同的类别,腧穴以经络为纲,经络以腧穴为目,经络的分布既有纵向的分线(分行)关系,还有横向的分部(分段)关系,这种纵横关系结合有关腧穴其意义更明显。因而按经络远道取穴是循经,按经络邻近取穴也是循经。
6.灶点理论
灶点即为疾病的核心病变部位,可以是一个点,也可以是一片,引发的原因主要是:过度负重、直接的受伤、反复持久的肌肉收缩。这种痉挛通常不会影响整块肌肉的功能,但会妨碍肌腹中的部分肌肉纤维。触摸时能感觉到肌肉上的硬块、结节、或者局部紧张。它是弧刃针治疗疼痛的开关。
7.运动负荷下的骨关节局部高压理论
骨内高压是指骨内血液流动力学异常所造成的骨内持续增高的一种病理过程,多表现为局部骨关节的顽固性疼痛,特别是在运动负荷下,骨内微循环障碍,血液瘀滞,引起骨内压力升高。
8.错缝理论
“骨错缝”主要指机体受到外来损伤或慢性劳损等因素的影响,使两侧软组织的肌力不等,平衡失调,致使骨关节正常解剖关系发生病理性改变,并产生微小的错动,因不能自行复位,而引起局部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
9.手法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手法分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法,“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针对不同疾病,辨证论治,因病施法。
10.改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功能,维持内环境代谢平衡
弧刃针能够能对筋膜的纤维结缔组织粘连、挛缩、瘢痕进行微创切割,疏通,横向切开纤维间隔,使之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血流通畅,改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功能,维持内环境代谢平衡。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