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神经介入多模态OCT-Zero

病例简介

患者信息
性别:男,60岁。
主诉:发现口角右侧歪斜6天,加重伴左侧肢体无力1天,于2023-10-16入院。
患者约6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角向右侧歪斜,无流涎,伴左手麻木,无明显肢体无力及活动障碍,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模糊,无语言不利及饮水呛咳,就诊于当地医院,行溶栓治疗,治疗后症状好转。
1天前患者出现口角歪斜较前加重伴左侧肢体无力,行走不稳,完善核磁提示:右侧额颞叶亚急性梗死。
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脑梗死”收入我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楚,精神尚可,饮食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 无高血压病史,无糖尿病史,无冠心病史,无病毒性肝炎病史,无结核传染病史及密切接触史,无手术史,无输血史,无重大外伤史,无药物过敏史,无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随当地计划免疫进行。
生命体征:T 36.3℃,P 77次/分,R 17次/分,BP 159/93mmHg。
神志清楚,精神可,言语欠流利,查体合作,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直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双眼各向活动正常,无凝视及眼震,双侧额纹对称等深,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偏左;左上肢肌力4级,左下肢肌力5-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对称(++),痛觉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左上肢指鼻试验、轮替试验及下肢跟膝胫试验不准,双侧Babinski征(-),双侧Chaddock征(-);闭目难立征(+);颈软,克氏征(-);心率77次/分,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侧下肢无水肿。
术前检查
2023.10.19 DSA
患者仰卧位,经右侧股动脉穿刺置5F鞘,分别以5F猪尾造影管置主动脉弓,4F单弯导管置双侧颈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造影。

→主动脉弓造影:Ⅱ型弓,单弯导管分别至头臂干、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未见明显狭窄;左颈总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未见明显狭窄。
→RMCA供血区显影延迟,供血显著减少。
→右侧大脑中动脉MI远端及M2上干血栓,血流缓慢。
→合并颈动脉蹼。
→左侧颈总动脉发出左侧颈内动脉及左侧颈外动脉,分叉处光滑,未见狭窄,左侧颈内动脉发出左侧大脑前动脉以及左侧大脑中动脉,无明显狭窄,血管走行正常,前交通动脉开发,使右侧大脑前动脉显影。
2023.10.23 脑MRI-MRA
右侧额顶叶、放射冠区急性脑梗死,右侧大脑中动脉现显影可,远端分支稀疏。




2023.12.5 脑CT
拟行右侧颈动脉支架治疗,复查脑CT显示右侧额叶脑梗死灶合并出血转化。




2023.12.07 行RICA支架
手术指征:
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动脉蹼,责任血管。
手术预案:
右侧颈内C1段动脉支架植入术,术中造影及OCT检查若颈动脉蹼内未发现血栓,可单纯植入支架,不应用保护伞保护,也不需球囊导管预扩。

手术过程

颈动脉造影
右侧颈总动脉发出右侧颈内动脉及右侧颈外动脉,右侧颈内动脉C1段、起始部侧壁可见短小薄膜样突出,颈动脉窦血流紊乱,远端血流可,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显影可,走形正常,未见狭窄及扩张。



术前OCT影像分析
OCT检查可见远端有斑块侵蚀合并红血栓、颈动脉蹼的形态,且空腔内无斑块、血栓。

治疗过程
使用璞慧0.014" 200cm微导丝通过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微导丝头端顺畅置于C2远端,经微导丝小心引入自膨支架(9mm×40mm)准确定位后释放于右侧颈内动脉动脉蹼处,造影显示支架贴壁良好。



术后OCT影像分析
空腔位置贴壁不良,因是空腔无法避免。已经选择闭环支架,防止未来血栓形成。其他位置支架贴壁良好。


术后心得

颈动脉蹼是一种薄的、板状的局灶性结缔组织增生,因为其主要依赖于血流,所以在超声上很难区分颈动脉胆固醇斑块和颈动脉蹼。
OCT可以帮助鉴别颈动脉蹼和颈动脉硬化斑块,特别是不典型的颈动脉蹼,可以指导术者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从腔内进一步显示颈动脉蹼内是否存在血栓及血栓性质,对于如何选择颈动脉支架具有指导意义。
OCT可清晰显示颈内动脉远端斑块位置和性质,对支架远端精准定位具有极好的指导作用。支架释放后可帮助进一步评估支架位置、贴壁情况及支架内是否血栓形成等。对于帮助确定支架指征、支架类型选择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控制具有重要价值。

术者介绍


鹿树军 教授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目前为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介入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脑血管病医师分会委员、山东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滨州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专业方向:脑血管病,特别是缺血性脑血管的神经介入诊疗工作。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