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胶质瘤线上教育项目-GBM 前沿说文解惑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任晓辉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郭文杰教授分别对肿瘤治疗第四次变革、儿童低级别胶质瘤最新报道进行深度解读,并特邀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杨学军教授进行点评。
郭文杰教授解读:儿童低级别胶质瘤幸存者(OS≥5年)接受不同治疗方式的死亡率和复发率:一份来自成年儿童癌症患者的研究报告
今天的第一个内容是关于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近年来,肿瘤物理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向,受到了广泛关注。除了TTFields之外,聚焦超声、光动力、声动力治疗以及激光消融治疗等技术也通过物理原理来控制和杀灭肿瘤。而TTFields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非侵入性,以及较低的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对皮肤的刺激,使得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较好。因此,对于新诊断GBM的治疗,在2023年NCCN指南中,TTFields已从一类推荐升级到了优选一类推荐。随着多地省市开展新的保险支持项目,TTFields的可及性得到显著提高,相信未来将有更多GBM患者受益于这一治疗方式,这也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胶质瘤规范化治疗水平的提升。
此外,TTFields在其他部位的肿瘤治疗中也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如恶性胸膜间皮瘤、肺癌、胰腺癌以及肺癌脑转移等。尤其是针对肺癌脑转移的III期METIS研究已确认达到了主要研究终点,TTFields可显著延长患者的颅内进展时间,对于脑转移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期待在今年ASCO大会上完整数据的公布。
TTFields与其他治疗方式的联合应用还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和潜力,我们期待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通过各种临床研究,更好地发挥TTFields与其他治疗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提升中国脑胶质瘤治疗的临床获益,最终反映在患者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上。
第二个内容是来自于成人儿童癌症患者的研究报告,这项研究回顾了成年后曾患儿童低级别胶质瘤的患者的长期生存情况。这些患者在接受放疗、化疗和手术治疗后,其死亡率和复发率得到了详细分析。研究对象在诊断时的中位年龄为7岁,而随访时的中位年龄为31岁,中位随访时间长达24年。这项大规模、长期随访的研究发表在影响因子很高的学术期刊上,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首先,研究关注了儿童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根据2021年WHO第五版中枢神经系统病理分类,胶质瘤分为成人型和儿童型。儿童型胶质瘤中,低级别胶质瘤由于病理分级较低,患者总生存期较长。因此,我们需考虑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方式对儿童长期慢性病发生的影响,以及对其他恶性肿瘤诱发、整体存活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而高级别肿瘤患者的生存期相对较短,放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不得不为这些儿童患者选择放疗,以期延长他们的生命。
对于3岁以下儿童,放疗是禁忌的。而对于3岁以上、病理分级为一级的儿童,通过本研究,我们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例如,放疗对慢性疾病15年累积发病率有显著影响,且放疗后继发性肿瘤的15年累积发病率也较高。尽管检查手段和检出率可能对这些数据产生一定影响,但我们仍需高度重视这些结论。
对于化疗,从亚硝脲到铂金类细胞毒类药物的发展,我们应重视其在低级别儿童胶质瘤治疗中的作用。目前,化疗药物的种类和药物谱也更加丰富了。
此外,对于儿童型胶质瘤,无论低级别还是高级别,都应重视分子整合诊断。通过分子检测,我们可以发现低级别和高级别肿瘤中的靶向治疗药物靶点。特别是低级别肿瘤中BRAF V600E突变或BRAF融合突变,目前已有分子靶向药物如曲美替尼和达拉菲尼的联合使用,证实对BRAF突变肿瘤有明显疗效。随着未来研究的深入,我们期待在儿童肿瘤,包括儿童低级别胶质瘤中发现更多特异性靶点和靶向药物。未来,我们有望在控制肿瘤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儿童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长期生存,减少慢性疾病累积发生、其他肿瘤发生以及复发和病死率,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专家简介
江苏省肿瘤医院放疗科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放疗科近距离中心主任
江苏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神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肿瘤放射治疗工作30余年,曾在中科院肿瘤医院进修学习
熟悉掌握各种恶性肿瘤的诊治。擅长鼻咽癌等头颈恶性肿瘤,腹部肿瘤,淋巴瘤的放疗,化疗及综合治疗和精准治疗
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副主编人卫版《肿瘤放射肿瘤学》教材一部。副主译《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实用图解指南》一部
点击/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查看GBM专栏往期精彩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