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30日发布 | 1977阅读
神经介入-狭窄

缝闭生辉丨血管闭合器应用于椎动脉支架术后穿刺口的管理

孙伟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达人收藏



StarClose SE 血管闭合器是专为介入手术中的经股动脉穿刺点管理而设计。它通过360°环形镍钛夹,确保穿刺点能够被严密闭合,从而减少出血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穿刺点的快速愈合,加速患者的术后恢复过程。与传统的手工按压止血相比,StarClose SE 血管闭合器的应用减少了止血时间,缩短了下床时间,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此次,神介资讯诚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孙伟平教授分享“血管闭合器应用于椎动脉支架术后穿刺口的管理”。





病史简介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男性,67岁。


主诉:突发左侧肢体无力13天。


现病史:



患者13天前晨起醒后发现左侧肢体无力,左上肢不能持物,伴麻木,左下肢行走拖曳,不伴头晕、视物旋转、言语不清、视物模糊,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就诊于急诊,行头颅CT未见出血改变,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强化降脂及脑细胞保护治疗,症状有所缓解。 



进一步行头颅MR平扫示右侧脑桥新发梗死,头颈部CTA示右侧椎动脉V1段重度狭窄,拟进一步介入干预收治入院。




既往史:



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规律服药控制;




陈旧性脑梗死,遗留左侧轻瘫,6年前行右侧颈内动脉C6段-大脑中动脉M1段支架成形术,规律长期应用氯吡格雷;




吸烟、饮酒史。



入院查体:

BP 126/83mmHg,HR 82bpm,身高175cm,体重85kg。一般内科查体无特殊,神经系统检查示双眼左向水平眼震,左侧鼻唇沟浅,示齿右偏,左侧上下肢肌力IV级,左侧Babinski征(+)。






术前影像学检查



头颅MR平扫:






病例诊断



1. 急性脑梗死,脑桥(右侧);

2. 陈旧性脑梗死,颞枕叶(右侧);

3. 右侧椎动脉V1段重度狭窄;

4. 右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后;

5. 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

6. 2型糖尿病;

7. 高脂血症。


治疗经过








术中涉及介入器械选择


球囊扩张支架 4×20mm

6F 鞘管

StarClose SE 血管闭合器






手术过程



经右侧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评估后,于右侧椎动脉V1段置入4mm×20mm 球囊扩张支架。


StarClose SE 血管闭合器进行穿刺点缝合。







病例总结







手术总结:

椎动脉起始部受分叉处血流动力学因素影响,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好发部位。狭窄血管可通过远段血流减少、局部血栓形成、栓子脱落等多种机制增加缺血性卒中风险。针对椎动脉狭窄是否需行介入干预目前尚存争议,需经严格筛选病人,并全面评估患者获益及风险后方可实施。本例患者为二次卒中,规范药物治疗后仍有缺血事件复发,经术前多学科讨论评估后,顺利完成右侧椎动脉血运重建。后期将规律随访,评估患者长期获益情况。




穿刺点管理总结:

常规椎动脉支架手术多选择股动脉入路,使用6F 鞘管。穿刺点的传统处理方法为局部加压包扎及长时间卧床制动。长时间卧床增加深静脉血栓风险,同时给患者带来进食、排尿不便及腰腿疼痛等不适;且因围术期抗栓药物使用,单纯压迫仍有较高出血风险。StarClose SE 血管闭合器适用于5-6F穿刺口闭合,通过机械闭合方式,操作简单,即刻实现穿刺部位安全止血,极大减少患者卧床时间,提升舒适感,并有效降低术后出血风险,有助于让更多缺血性卒中高危患者通过介入治疗获益。



术者简介




孙伟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脑与血管分会常委

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常委

主要研究方向: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临床研究设计

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多项课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AMA Neurology》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了三十余篇学术论文,担任《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等杂志审稿人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