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8日发布 | 964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病例夹】FRED®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三例

钱聪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达人收藏
·
·



 术者简介 



钱聪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医学博士,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副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组)

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脑血管组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青年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转化医学与医疗设备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脑血管病精准诊治专委会委员



 病例一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67岁。

主诉:视物模糊1周。

查体:GCS评分15分,意识清楚,言语清晰,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颅脑MRI+增强:左侧鞍区占位,T2提示动脉瘤。动脉瘤壁强化不明显。

诊断: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



术前检查


全脑血管造影: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大型动脉瘤。





术前讨论

1.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对于颈内动脉未破裂宽颈动脉瘤对于大型/巨大型动脉瘤,具有非常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中国指南:Ⅰ级推荐,B级证据)。

2.指南推荐对于颈内动脉大型/巨大型动脉瘤,建议通过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置入结合弹簧圈的方式进行治疗。

3.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其通过改变血流动力学,减少动脉瘤内血流,提供内皮细胞爬行的“脚手架”修复瘤颈处载瘤动脉缺损处,降低复发率。

4.综合评估动脉瘤情况,瘤体大、瘤颈宽,且近颈内终末段分叉处,FRED®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末端的无效段扩口可增强锚定且不影响血流,优选FRED®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弹簧圈置入术。



选择材料

6F 90cm 长鞘

6F 115cm 中间导管

Synchro2 14 200cm 微导丝

Headway™ 27 156cm 微导管(支架微导管)

FRED 5029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围手术期管理

1.术前双抗,拜阿司匹林100mg,每天一次;替格瑞洛90mg,每天两次,术前口服7天。

2.术后静脉泵注替罗非班5ml/h,泵至术后第一天,与双抗重叠4小时后停掉。

3.术后口服双抗3个月,单抗12个月。



手术过程

术中DSA造影:左侧颈内动脉3D造影提示: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大型动脉瘤,大小为17.46mm×18.64mm,远端血管直径4.04mm,近端血管直径5.14mm。


Echelon 10栓塞导管到位,经Headway™ 27 156cm微导管输送FRED 5029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初次定位支架远端扩口于颈内动脉末端分叉以下。

①支架远端扩口显影点

②有效段螺旋显影丝

③Headway™ 27头端

④支架近端扩口显影点


考虑大型动脉瘤,瘤颈宽,动脉瘤远端锚定不够易导致支架疝入瘤内,回收FRED®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重新锚定支架远端扩口至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近端。造影确认无效段扩口跨过分叉部并朝向M1近端开口,不影响大脑前动脉血流,同时有效段密网区域覆盖整个颈内动脉末段,锚定稳固。

①支架远端扩口显影点

②有效段螺旋显影丝

③Headway™ 27头端

④支架近端扩口显影点


填塞弹簧圈后,平衡释放支架近段以完全覆盖动脉瘤,支架全部释放后正侧位造影,载瘤动脉通畅、大脑前动脉血流通畅、支架贴壁良好、动脉瘤内造影剂滞留。


Vaso-CT提示支架打开完整,贴壁良好,定位精准。


术后患者查体无神经功能障碍,术后MRA+DWI检查无新发脑梗死,术后第2天患者出院。



 病例二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72岁。

主诉:头晕、头痛2周。

查体:GCS评分15分,意识清楚,言语清晰,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左侧大脑前动脉A2动脉瘤。



术前讨论

1.对于Willis环远端动脉动脉瘤,由于相对于普通颅内支架,使用密网支架时,需要更大直径的微导管进行输送,且输送系统柔顺性更差,并且密网支架金属覆盖率更高,覆盖穿支或分支血管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亦更高,因此,应用密网支架治疗Willis环远端动脉动脉瘤依然存在挑战。

2.FRED Jr.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具有低金属覆盖率,可通过更小外径的21微导管输送系统,从而更容易到达颅内血管远端,使得Willis环远端动脉动脉瘤的治疗变得更从容。

3.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其通过改变血流动力学,减少动脉瘤内血流,提供内皮细胞爬行的“脚手架”修复瘤颈处载瘤动脉缺损处,降低复发率。

4.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及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拟行FRED® Jr.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置入术。




选择材料

6F 90cm 长鞘

5F 115cm 中间导管

Synchro 14 200cm 微导丝

Headway™ 21 156cm 微导管(支架微导管)

FRED 2520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围手术期管理

1.术前双抗,拜阿司匹林100mg,每天一次;替格瑞洛90mg,每天两次,术前口服7天。

2.术后静脉泵注替罗非班5ml/h,泵至术后第一天,与双抗重叠4小时后停掉。

3.术后口服双抗3个月,单抗12个月。



手术过程

术中DSA造影:左侧颈内动脉正、侧位及3D造影,显示左侧大脑前动脉A2动脉瘤。


术中DSA造影:左侧颈内动脉3D造影提示:左侧大脑前动脉A2动脉瘤,远端血管直径2.11mm,近端血管直径1.92mm。


经Headway™ 21 156cm微导管输送FRED 2520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锚定支架远端后造影,确定支架远端定位过远,支架有效段远端覆盖分支血管,近端预计不够完全覆盖动脉瘤(近端着陆点预估为微导管头端③与支架近端显影点④的中点)。

①支架远端扩口显影点

②有效段螺旋显影丝

③Headway™ 21头端

④支架近端扩口显影点


回收FRED 2520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至远端扩口处,回撤系统,重新定位支架远端扩口于分叉处,原位释放支架过瘤颈后,造影确认。

①支架远端扩口显影点

②有效段螺旋显影丝

③Headway™ 21头端

④支架近端扩口显影点


确认支架远端定位于计划位置,预估近端可完全覆盖动脉瘤颈,且锚定距离充足。继续平衡释放系统,即回撤微导管的同时,对支架导丝施加轻微推送力保证支架打开并充分贴壁。

①支架远端扩口显影点

②有效段螺旋显影丝

③支架近端扩口显影点


完全释放FRED 2520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造影确认,载瘤动脉通畅、支架远端分支血流通畅、支架贴壁良好、动脉瘤内造影剂滞留。


术后患者查体无神经功能障碍,术后MRI+DWI检查无新发脑梗死,术后第2天患者出院。



 病例三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54岁,女性。

主诉:头晕半个月。

查体:GCS评分15分,意识清楚,言语清晰,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颅脑MRI+MRA:提示左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前颅底脑膜瘤。

诊断: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前颅底脑膜瘤。



术前全脑血管造影检查


全脑血管造影: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




术前讨论

1.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对于颈内动脉未破裂小型动脉瘤,具有非常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2.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其通过改变血流动力学,减少动脉瘤内血流,提供内皮细胞爬行的“脚手架”修复瘤颈处载瘤动脉缺损处,降低复发率。

3.综合评估动脉瘤情况,后交通动脉瘤近颈内动脉末端分叉处、且动脉瘤较小,优选具有无效段扩口,可精准定位FRED®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选择材料

6F 90cm 长鞘

6F 115cm 中间导管

Synchro2 14 200cm 微导丝

Headway™ 27 156cm 微导管(支架微导管)

FRED 3511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围手术期管理

1.术前双抗,拜阿司匹林100mg,每天一次;替格瑞洛90mg,每天两次,术前口服7天。

2.术后静脉泵注替罗非班5ml/h,泵至术后第一天,与双抗重叠4小时后停掉。

3.术后口服双抗3个月,单抗12个月。



手术过程


术中DSA造影:左侧颈内动脉3D造影提示: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小型动脉瘤,远端血管直径 3.04mm,近端血管直径4.01mm。


经Headway™ 27 156cm微导管输送FRED 3511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初次释放将支架远端锚定在大脑中动脉M1中段,造影确认。考虑支架头端锚定过远,支架尾端覆盖动脉瘤距离短,需重新调整支架远端定位。

①输送导丝头端

②支架远端扩口显影点

③Headway™ 27头端

④支架近端扩口显影点


回收FRED®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重新锚定支架头端至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近端。造影确认无效段扩口跨过分叉部并朝向M1近端开口,不影响大脑前动脉血流,同时有效段密网区域覆盖整个颈内动脉末段,锚定稳固。预估支架近端着陆点为动脉瘤近端平直处。

①输送导丝头端

②支架远端扩口显影点

③Headway™ 27头端

④支架近端扩口显影点


平衡释放支架近段,完全覆盖动脉瘤后,继续全部支架。无需后处理优化贴壁。

①支架远端扩口标记点

②有效段螺旋显影丝

③支架近端扩口标记点


正侧位造影显示,载瘤动脉通畅、大脑前动脉血流通畅、动脉瘤内造影剂滞留。

Vaso-CT提示支架打开完整、定位精准、贴壁良好。


术后患者查体无神经功能障碍,术后MRA+DWI检查无新发脑梗死,术后第2天患者出院。




 术者体验 





FRED® Jr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采用Headway™ 21微导管输送,导丝头端不外露在支架体外,进一步提高大脑前动脉瘤的系统到位性及手术安全性。更小的微导管外径(远端2.0F)可提升术中手推造影效果



独特的双层镍钛编织结构使FRED®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可以自膨打开,越小直径的密网支架打开效果越优。因此FRED Jr可以在极细的远端血管中,只需撤管操作,支架头端和整体可自膨打开和贴壁,无需额外后处理简化手术操作的同时,减少释放过程对血管内壁的摩擦和损伤



无效段扩口设计无血流导向效果,更适合近分叉处动脉瘤,尤其是颈内动脉C5-C7段动脉瘤。FRED®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远端扩口定位于M1近端开口处,不遮挡大脑前动脉血流。同时扩口可以改善支架头端的锚定效果,释放时不易短缩,可实现精准定位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