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7日发布 | 412阅读
脊髓脊柱-自定义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病例分享:复合手术治疗脊髓髓周动静脉瘘

杨孔宾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张显强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达人收藏、周刊收录2项荣誉

患者信息

刘**,35岁,女

主诉:双下肢乏力8个月

患者于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乏力,呈持续性,无明显加重缓解因素。

患者于4月余前出现腹股沟平面以下感觉异常,表现为皮肤感觉过敏、疼痛等症状。

患者4月余前在外院被诊断为“脊髓动静脉畸形”,并在全麻下行脊髓动静脉瘘介入栓塞术,但术后双下肢乏力改善不大。2天前在另一家医院再次局麻下行“脊髓血管造影术”,提示“L4-S1水平脊髓血管畸形,由左侧T11肋间动脉发出的脊髓后动脉供应L4水平血管畸形”

既往史:无特殊

查体:专科检查:患者格拉斯哥评分15分,意识清楚,言语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不偏,双上肢肌力5级,右侧下肢肌力3级,左侧下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张力增高,余肢体肌张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腹股沟平面以下感觉异常

辅助检查:MR提示胸椎脊髓空洞 腰椎椎管内异常血管影

初步诊断:脊髓动静脉瘘 脊髓空洞症

磁共振术前

胸椎脊髓空洞

3.png

腰椎异常血管留空影

外院2024-3-5脊髓血管造影

L4有异常血管,左侧T11供血,但不是太清晰

术前计划

经过全科严密讨论,认为患者目前血管结构不清晰,需要再次行脊髓血管造影。

造影后利用复合手术室,精准定位脊髓节段开刀进行动静脉瘘切除

同时进行胸椎脊髓空洞引流术。

术中发现

2024-3-13脊髓血管造影

造影发现左侧T11、L2通过共同的脊髓后动脉供血L3L4位置的动静脉瘘。

左侧L2超选造影正位

左侧L2超选造影侧位

2024-3-13复合手术室

造影后精准定位瘘口位置在L3L4,主要在L4。同时定位胸椎空洞以T9为中心。立即进行开刀行“腰椎脊髓动静脉瘘切除术”。

同时行“胸髓空洞引流术” ,该术式采用由我科杨孔宾教授创建的自体神经根进行引流。

术后CT

图片2.png


患者术后情况

双下肢乏力较前好转

左下肢肌力较前好转,达2级

术后2月2024-5-17复查脊髓血管造影

左侧L2造影

腰椎动静脉瘘已消失,术前所见引流静脉未显影

术后2月磁共振

图片3.png



作者简介

杨孔宾 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主任、主任医师、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原任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美国梅奥医院临床访问学者。

中华医学会小儿神经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小儿胶质瘤学组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小儿神经微创学组委员、高健委医促会神经外科常务委员、中国欧美同学会神经肿瘤分会会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内镜与微创学组常务委、黑龙江省脑血管病神经外科委员会常务委员、黑龙江医促会颅脑损伤重症分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预防医学会儿童脑积水防治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颅神经疾病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会员。

参编人卫出版社神经外科手术学、重症医学专著和神经内镜3部,主编人卫出版社神经外科手术图谱1部;

2018年荣登中国名医百强榜、胡润名医榜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前往杨孔宾 教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张显强 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主任医师。

各种复杂脑血管病、各种危重神经外科疾患、颅脑损伤、脑出血、脑肿瘤的诊治,擅长各种类型神经介入手术(包括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烟雾病、颅内外支架血管成形、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等)。目前为广东省自然医学研究会脑科学与脑功能障碍防治专委会常委,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脑血管病管理分会委员,广州市劳动力鉴定专家库成员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前往张显强 医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