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4日发布 | 696阅读

【精选编译】SELECT2研究亚组分析——核心梗死大小分层对比EVT治疗效果

张颖影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叶良智

温州市中心医院

李子付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洪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本次温州市中心医院叶良智医师编译,为大家带来《SELECT2研究亚组分析——核心梗死大小分层对比EVT治疗效果》,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来自美国爱荷华大学医院与医学中心的Amrou Sarraj等研究SELECT2试验中使用不同成像方式评估的缺血范围与EVT治疗效果和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于2024年2月在线发表在《JAMA》杂志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Sarraj A, et al. JAMA. 2024 Mar 5;331(9):750-763. doi: 10.1001/jama.2024.0572】



研究背景


近期6项RCT研究证实了血管内取栓术(EVT)治疗大核心梗死急性脑卒中的有效性,但使用不同成像方式评估的缺血核心范围对EVT治疗效果和结局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确定。SELECT2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完成了头颅平扫CT和CTP,并同时用两种方式半定量和定量定义核心梗死。来自美国爱荷华大学医院与医学中心的Amrou Sarraj等研究SELECT2试验中使用不同成像方式评估的缺血范围与EVT治疗效果和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于2024年2月在线发表在《JAMA》杂志上。



研究方法

对SELECT2试验进行了探索性分析,该试验于2019年10月至2022年9月将31个中心的352名因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合并大核心梗死(ASPECT评分3-5分、CTP或DW-MRI核心梗死≥50ml)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成人(18-85岁)随机分为EVT组与药物治疗组(MM)。主要结局是功能结局,通过调整后的广义OR(aGenOR;值>1表示更有利的结局)评估两组90天mRS评分。使用平扫CT的ASPECT评分和CT灌注的CBF减少体积或MRI弥散受限体积定义脑缺血范围。



研究结果


在352例随机化患者中,其中16例因影像质量不佳或失访被排除在外,本研究共纳入分析了336例,中位年龄为67岁,女性占41.4%,其中168例(50%)被随机分配至EVT组,另有2例MM组患者接受了EVT。在277例ASPECTS评分为3-5分的患者中,EVT的功能结局明显优于药物治疗,分别是3分组(aGenOR,1.71 [95%CI,1.04-2.81] )、4分组(aGenOR,2.01 [95%CI,1.19-3.40] )和5分组(aGenOR,1.85 [95%CI,1.22-2.79] )。以CT灌注或MRI梗死核心分层对比,EVT的功能结局同样优于药物治疗。(详见图1、图2)


图1. 使用校正的广义比值比报告的90天随访时不同核心梗死分层EVT对mRS分布的影响。


图2. 90天随访时mRS的分布。


图3. 90天随访时CT灌注/MRI核心体积增加与功能结局的相关性。


在EVT组中,随着ASPECTS降低临床结局恶化(aGenOR,0.91 [95%CI,0.82-1.00] 每降低1分),同样随着CT灌注/MRI梗死核心体积增加结局恶化(aGenOR,0.92 [95%CI,0.89-0.95] 每增加10ml)。在灌注成像上,不管是否存在误配的情况,均未观察到EVT治疗效果的异质性。



研究结论

在对SELECT2研究的探索性分析中,虽然功能结局随着基线核心梗死体积增加而恶化,但血管内取栓术在各种成像模式上的不同梗死核心体积或错配体积的临床结局优于药物治疗。




关注大核心梗死急性脑卒中

缺血核心大小真的重要吗?一项荟萃分析


通过大缺血核心的评估来预测血栓切除术的结果:一个新的治疗阶段的提议


经CT或MRI确定的大缺血核心的静脉溶栓和不溶栓的血管内取栓效果

组 稿




张颖影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编 译




叶良智 医师

温州市中心医院


审 校




李子付 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终 审




洪波 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