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 期 / 病 / 例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男性,71岁。
主诉:头晕伴四肢乏力1月。
既往史:高血压。
入院查体:阴性。
危险因素评估:
影像信息
➢ 2024.03.15 头颅CT:
➢ 2024.04.09 头颅MR:
1、左侧额枕顶叶多发急性及亚急性梗塞灶;
2、脑内多发腔隙性梗塞灶及缺血灶;
3、脑白质变性、老年脑改变;
4、部分空蝶鞍改变。

➢ 2024.04.09 颈动脉MRA:
右锁骨下动脉及左颈内动脉近段明显狭窄,双颈总动脉分叉斑块形成,管腔狭窄;
双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双侧大脑中动脉M1段多发狭窄;
右侧大脑后动脉P2段狭窄;
左侧椎动脉纤细,V5段显示欠清。


初步诊断
脑梗死
脑血管狭窄
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
诊疗计划
➢ 2024.04.23 DSA造影评估:
左侧椎动脉V1轻度狭窄。



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




右侧大脑前A1重度狭窄。



右侧椎动脉V1重度狭窄,远端未入颅。



➢ 2024.04.25 头颅MR灌注

➢ 上肢动脉超声
➢ 抗板药物方案
阿司匹林+替格瑞洛。
➢ 手术方案
拟行:经右侧尺动脉入路左侧颈内动脉球囊扩成形术+支架植入术。
术中器械
通桥玄武™导管鞘-5F 0.079in-SIM
保护伞
球囊 5.0*30mm
Xact颈动脉支架 9-7*40mm
治疗过程
➢ 左侧ICA支架植入术
SIM2头长鞘左侧颈总动脉造影。


保护伞保护下5.0*30mm 球囊预扩。



泄掉压力即刻造影示狭窄改善。


撤出球囊造影。


9-7*40mm颈动脉支架定位释放。


局部残余轻度狭窄。


5.0*30mm 球囊后扩。


收伞后造影狭窄改善。




经验总结
SIM头端长鞘在经桡入路的特殊场景,如治疗颈动脉狭窄、弓上开口的椎动脉狭窄等,可降低通路搭建难度,为临床提供经桡通路新选择。
5F 0.079in内腔的导管鞘经桡入路对血管更友好,且可兼容绝大多数颈动脉支架,在颈动脉狭窄治疗术中提供稳定支撑。
术者简介
方亦斌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脑血管病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国家卫健委脑防委出血性外科专委会委员
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
主攻脑血管病临床诊治及研究,擅长脑动脉瘤、脑脊髓血管畸形、脑梗死、颅内外动脉狭窄及颅内静脉性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作线上专业交流
本内容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讲课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非通桥医疗推广产品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