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前言
作为神经外科的组成部分,颅神经及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有其重要意义和价值,尤其是如听神经瘤手术后面神经损伤所致的面瘫,对年轻女性及某些特殊职业的病人所造成的影响非常严重,甚至影响其一生。自453期开始,总结科室陈景森主任医师和王勇杰副主任医师在此方面所做的工作,尤其是王勇杰副主任医师通过国外所学知识技能对一些病例的实践总结,介绍颅神经及周围神经损伤一些治疗进展等相关专题,希望抛砖引玉供大家借鉴、参考和交流,以不断提高其治疗效果和水平。
病史简介
患者,中年女性,主诉“左侧面瘫2年,左侧面部紧绷不适1年”入院。
患者2年前突发左侧面瘫,先后行药物、针灸、理疗等多种治疗手段,面瘫逐渐好转。1年前患者左侧面部逐渐开始出现紧绷感,如同带了面具,以眼周、面颊和口唇周围为主,并向颈部延伸,同时出现口眼联动症状,表现为进食或说话时眼角抽动。门诊就诊后拟 “面瘫后遗症”收治入院。
诊疗经过
入院后,根据患者的症状特点,经科室讨论,以及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后,决定行“左侧面神经松解梳理术”。设计左侧耳后小弧形手术切口,手术全程在显微镜下操作。面神经监测辅助下暴露左侧面神经主干,并一直游离到分叉部,切开神经外膜,逐步松解神经外膜和神经束膜,直至暴露面神经上下干。充分松解后,细针细线缝合伤口。术后第二天,患者表示面部紧绷感明显改善,口眼联动症状缓解,并未出现新增的面神经功能障碍。术后第三天患者顺利出院。
讨论
面瘫发生后,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和恢复情况,其结局从无任何好转到完全恢复都可能会出现,在这中间往往包含两种情况:1)迟缓性面瘫(flaccid facial palsy,FFP),包含眼睑闭合不全、眼部刺激、静止时面部对称性丧失、鼻翼塌陷、口角歪向对侧等症状;2)面瘫后面神经综合征(postparalytic facial nerve syndrome,PFNS),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面瘫后遗症,包含面部联带运动、面部肌肉僵硬、肌肉痉挛或异常收缩、眼裂变小、口角运动受限,以及味觉性溢泪,即吃饭或者咀嚼食物时不自主的流眼泪。该综合征被认为是由于面神经损伤后异常的轴突再生或神经兴奋性传递所致[1]。面瘫后遗症的出现会影响个体的社交互动、情感状态以及自我照顾能力,从而降低生活质量。
面瘫后面神经综合征常发生在重度面瘫后的6-18个月。在面瘫急性期接受规范的药物治疗,包括大剂量的皮质醇激素,联合抗病毒治疗,能够减轻面神经局部的炎症反应,降低后遗症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2]。一旦发生,往往是永久性的,治疗总体来说比较困难。药物保守治疗可以选择肌肉松弛剂、解痉药物等,但往往效果不佳。国外推荐包括患者教育、软组织按摩、镜像疗法、肌电图生物反馈和神经肌肉再训练的物理治疗项目作为一线治疗方案[3];结合肉毒素注射减轻面部肌肉痉挛,能够改善症状,但是效果并不持久,一般3个月左右症状就会复发。
外科治疗方面,传统的有面神经超选择性离断术,也称为超选择性面神经肌肉切断术。该手术的目的是通过选择性地切断面神经与痉挛肌肉之间的联系,从而减轻痉挛和痉挛性后遗症,优势在于可以针对特定的痉挛肌肉进行治疗,从而实现更精确的效果[4,5]。然而风险同样存在,一旦切断面神经与某些肌肉的连接,可能会导致一些功能上的丧失。
面神经松解梳理术是新兴的用于治疗痉挛性面瘫后遗症的手术方法,其原理是通过释放面神经周围的压力,解除面神经炎症所导致的粘连,以改善面神经的功能和痉挛症状,此外,该手术切口小、微创,且不会损伤面神经的功能分支,术后不会造成额外的面神经功能障碍[6]。但是,该手术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改善所有面瘫后面神经综合征症状,好转最明显的是患者的紧绷感和不自主的抽搐症状,口眼联动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好转,对于味觉性溢泪则无改善效果;此外,不少重度面瘫患者恢复后仍遗留抬眉、闭眼或口角运动无力等症状,无法通过该手术改善,只能通过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面部肌肉锻炼,来尽可能代偿这些迟缓性面瘫症状。因此,该手术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面瘫后遗症的患者,还是需要经过面神经疾病专业医生评估,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参考文献
往期回顾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