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8日发布 | 1246阅读
神经介入-其他

「“术”说卒中」第105期丨血管重建,即刻实现——WILLIS颅内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外伤性海绵窦瘘

于嘉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达人收藏、周刊收录2项荣誉


前言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cavernous fistula,CCF)按病因可分为创伤性(traumatic CCF,TCCF)和自发性CCF,TCCF的治疗理想状态为,瘘口被封堵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恢复原有动脉及静脉通道的血流动力学。经动脉或静脉或动静脉联合入路使用或联用弹簧圈、可解脱球囊、液态栓塞剂、血管内支架等多种治疗模式很难做到两全其美,而且操作复杂。WILLIS颅内覆膜支架可利用支架外的生物膜直接覆盖瘘口,阻断异常动静脉交通,恢复病变区域正常血流动力学,在闭塞瘘口的同时,保证颈内动脉及静脉系统的通畅。


对于部分血管迂曲患者,WILLIS颅内覆膜支架难以输送到颅内病变部位的情况,可利用支撑性较好,通过性较强的中间导管采用“特洛伊木马”支架释放技术(即中间导管头端在同轴技术下越过病变处到达病变远端,WILLIS覆膜支架沿导丝在中间导管内输送,支架到达病变位置后回撤中间导管,辅助支架定位)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本期术说卒中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嘉主任带来WILLIS颅内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瘤外伤性海绵窦瘘。





01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54岁,女


病因:颅脑外伤开颅术后1月余,近日出现右眼球结膜充血水肿,伴有颅内杂音,拟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备血管内治疗。



02



术前影像资料


DSA造影检查: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瘘口位于海绵窦段的水平段起始部,主要通过眼上静脉向面静脉、皮层静脉向上矢状窦引流,同侧颈外动脉和对侧颈内动脉、颈外动脉以及椎动脉未参与供血,局部动脉管径约4.5mm。



03



治疗策略



治疗策略

覆膜支架植入治疗。



术中涉及器械

8F 90cm 长鞘

6F 115cm 颅内支撑导管

0.021 inch 微导管

0.014 inch 200 cm 微导丝

4.5mm*16mm WILLIS 颅内覆膜支架


04



手术过程


1

穿刺及通路建立:

麻醉成功后,患者平卧位,双侧腹股沟区常规消毒、铺巾,取右侧腹股沟韧带中点下2cm处股动脉为穿刺点,采用Seldinger法穿刺成功,予以肝素化后,在导丝导引下将8F长鞘置入右侧颈内动脉,顺长鞘,在0.014”导丝导引下置入6F 115cm中间导管及微导管。工作路图下,将微导管置入大脑中动脉M1段,共同支撑引导中间导管通过海绵窦段瘘口到达虹吸弯段。


2

支架到位及释放:

在0.014inch导丝导引下将微导管撤出,使用“特洛伊木马”技术将4.5mm*16mm WILLIS颅内覆膜支架交替输送至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口。支架输送过程中顺利,整体通路系统稳定,随后回退中间导管至病变位置近端,同时调整WILLIS覆膜支架位置,确保支架中段覆盖瘘口。


3

支架释放:

将压力泵加压至8 atm,30s后松懈球囊。造影提示瘘口流量明显减少,球囊回撤半个身位,12 atm再次充盈球囊扩张支架,30s后松懈球囊,造影提示瘘口完全闭塞。支架固定在位撤下支架导管、微导丝。

4

工作角度、侧位、正位造影减影像和非减影像以及透视像提示支架张开贴壁充分,瘘口封闭完全,瘘口处覆膜向海绵窦内略有凸出,动脉血流通畅良好。

4

再次于颈内动脉正、侧位造影,见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瘘口不显影,血管大小、形态、走向基本正常,未见异常血管影,毛细血管期及静脉期亦未见异常。造影结束后拔除8F长鞘、中间导管,不中和肝素,血管封合器封堵右股动脉穿刺口,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无菌敷料覆盖并用弹力胶布加压固定。











围手术期用药



术前3d口服氯吡格雷(75mg/d)和阿司匹林(100mg/d)。

术中保持患者全身肝素化状态,即活化凝血时间(ACT)维持在基础ACT 2倍以上。

术后持续口服氯毗格雷(75mg/d)和阿司匹林(100mg/d)6~12个月以上,单抗长期口服。


小结


1.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只有单侧颈内动脉供血,局部血管管径在3.0mm-4.5mm之间,WILLIS覆膜支架是首选治疗方案,从解剖意义上达到完全封堵瘘口、即刻隔绝病变、真正修复管腔的效果,选择型号需要按“宁大勿小,宁长勿短”的原则。


2.术后瘘口处的凸起,有时在术后即刻可见,有时在随访复查时发现,该凸起非病变复发,而是源于血流对覆膜的冲击,因为覆膜固定在支架两端,中间部分受到血流冲击才出现凸起,不影响患者预后。





术者简介

于嘉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学博士,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

擅长颅内动脉瘤、脑脊髓血管畸形等出血性血管病,以及颅内、颈部血管狭窄和急性脑梗塞等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与相关研究

中国卒中学会复合介入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陕西省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

陕西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副主委

陕西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常委

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青年项目1项;全军“十一五”军事医学重点课题主要研究者,合作参与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1项,发表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