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一直是人类长期追求的梦想。人们不断探索如何延长生命,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和发现。历史和现代科技为延长寿命提供了各种方案,但到目前为止,这些尝试尚未能够大幅改变人类的平均寿命。
秦始皇派遣徐福出海求仙
从古至今,人类对长生不老的渴望从未停息。秦始皇率先开启了这场搜寻奇迹药物的旅程,派遣徐福领导的航海队跨海求索不老仙药。历代皇帝,从汉武帝到唐太宗,再到雍正,都步入了这条寻求长生的征途,但每次尝试无一例外地以失败告终。历史铺陈的是一片破灭的梦想与教训,每一位帝王都用自己的生命深刻体验了这一点。这些炼丹求仙的尝试,尽管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与灾难,皇帝们仍不惜一切代价追求着那虚无缥缈的长生梦,不禁令人深思,为何他们愿意不断尝试那些剧毒的丹药,只为一窥永恒的秘密。
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
在当代科技领域,延寿研究正迅速成为一个焦点话题。由Google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支持的Calico Labs致力于运用尖端科技探索延缓衰老和增强寿命的方法。这家实验室深入研究了影响寿命的基因和生物机制,力图找到科学的延寿路径。而佩奇并非是这场抗衰老竞赛中的唯一科技巨头。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在2016年成立了BioHub生物技术研究所,旨在通过描绘人类细胞图谱来开发抗衰老药物。同样,被誉为“ChatGPT之父”的山姆·阿尔特曼在2022年向Retro Biosciences注资1.8亿美元,支持该公司的延寿疗法研究。在抗衰老机制的探索中,科学家们也在研究干细胞、端粒酶、自噬等生物过程,并开发针对衰老细胞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在动物实验中已显示出前景,但要应用于人类还需克服长远的科学和伦理挑战。尽管道路漫长,这些创新尝试在向实现人类延寿的梦想迈进的同时,也不断激发着全球科技界的无限潜能。
长寿基因的编辑
五花八门的长寿药
尽管科学上取得了一些进展,目前还没有任何方法能显著延长人类平均寿命。这提醒我们,在追求更长的寿命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如何提高生活质量,确保我们的“长寿”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健康和幸福感的提升。另一类型研究就是对长寿人群的长期调研,在世界的“长寿村”如中国广西的巴马、日本的冲绳,科学家通过研究这些地区的居民,发现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可能是他们高寿命的关键。
健康生活方式对遗传因素的显著影响
近期,最近,浙江大学的一项研究发表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BMJ上,揭示了健康生活方式对遗传因素的显著影响。这项题为“Genetic predisposition, modifiable lifestyles, and their joint effects on human lifespan: evidence from multiple cohort studies”的研究基于对35万人的长期观察,得出了一个重要发现: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抵消超过60%的“短寿基因”效应。研究强调,不吸烟、规律运动、充足睡眠和均衡饮食这四大生活方式是延长寿命的关键。这些因素与遗传独立,共同作用于人类的生命周期。坚持这样的生活方式能大幅降低由不利遗传因素带来的寿命缩短或早逝的风险。这表明,无论个人的遗传背景如何,优化生活方式都能显著提高生命的质量和长度。其实,这四种生活方式与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助于脑部健康,还能延长寿命。
烟草:你的‘生命减速器’
戒烟相当于为你的车辆卸下重担,让它更轻松地行驶。研究表明,戒烟能显著延长寿命,并大幅减少由吸烟引起的各种疾病风险,如心脏病、中风和多种癌症。
运动是最好的长寿添加剂
运动:你的‘高效引擎油’
规律的体力活动如同定期为你的车加注高效的引擎油,确保发动机高效运转。持续的体力活动对心血管健康和整体体能至关重要。
睡眠是身体的维修工
睡眠:你的‘夜间维修店’
良好的睡眠质量是夜间对你的车进行维修,确保第二天以最佳状态出发。成年人每晚应保证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以维护长期健康。
饮食:你的‘超级燃料’
健康的饮食就是为你的车加注超级燃料,让其性能发挥到极致。均衡的饮食应含足够的水果、蔬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少吃加工和高糖食品,以预防慢性疾病。
通过这些简单而有效的生活方式调整,每个人都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驾驭生命之舟,驶向更远的未来。因此,不要让基因决定你的寿命。通过优化生活方式,你可以让你的“生命车”行驶得更稳、更远,活得更久。自己做健康的主人。
来源:
https://ebm.bmj.com/content/early/2024/04/16/bmjebm-2023-112583
科普结束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强联智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医学专家。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神经外科 副主任医师。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 副主任医师。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