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临床信息
基本信息:41岁,男性。
主诉:右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介入术后一年余。
现病史:患者自右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介入术后一年余,今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门诊以“颅内动脉瘤”收入我科。
查体:患者神志清楚,查体合作,生命体征平稳,双瞳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视野无缺损,颈软,心肺腹体检未见明显异常,四肢活动可,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术前影像资料
02
术前测量:
初步诊断:右侧大脑中复发动脉瘤
侧别、位置:右侧,大脑中M1段
动脉瘤的形态:梭形动脉瘤
载瘤动脉直径:远端 5.7mm;近端 4.5mm
选择Lattic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5.3mm*37mm,8个球囊
术前难点分析:
1.本病例血管较为迂曲,入路难度较大,对于FD而言,需要更高的通过性。
2.载瘤动脉靠近血管分叉部,对FD的远端端定位要求颇高。
3.因是复发梭形动脉瘤,且在FD术前放置过一枚5.5mm直径的颅内支架,FD导管到位的时候,可能穿网孔较困难,手术风险增大,远期治疗效果需要长期随访。
术中使用材料:
常规股动脉鞘
0.014”200cm微导丝
Sine27微导管
6F 115cm中间导管
Lattic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5.3mm*37mm,8个机械球囊
03
手术过程
Lattice支架到位。
Lattice支架释放中。
Lattice支架近端完全释放,最后使用导丝对血管壁进行辅助按摩,达到更好的贴壁效果。
术后即刻造影:
支架释放后造影,打开充分,位置理想,贴壁佳,置入后动脉瘤内可见明显造影剂滞留。
总结体会
1. Lattice是钴铬合金密网支架,适应症广。适合不同部位及大小形态各异的动脉瘤,自带金属机械球囊,帮助支架释放、打开及贴壁更轻松;
2. Lattice通体显影,定位更准确;且型号齐全,适应不同特征的动脉瘤及载瘤动脉;
3.sine27微导管的到位性能较好,在本病例迂曲路径下,顺利将支架输送到位;
4.机械球囊的Marker点可作为支架释放的参考,可利用首个球囊Marker,精准定位支架头端;而尾端落点可根据不同释放阶段的球囊个数进行计算,实现腔内测量。

术者简介
于加省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同济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神经外科一病区主任兼神经外科副主任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微侵袭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第二届常务委员
湖北省卒中学会副会长兼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湖北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事神经外科专业20余年,擅长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病的微创(介入及显微手术)治疗
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横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多项。在同济医院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业务,多次获院青年基金和新技术、新业务基金及院新技术、新业务一等奖
参编(参译)《脑内出血》、《脑积水》、《血管介入基本技术》《神经外科手术学》《听神经瘤》、《脑肿瘤学》、《临床神经外科指南第二版》、《临床病例诊疗剖析》、(外科学分册)、《颅脑损伤》、《小儿神经外科学》等学术专著10余部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