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桥麒麟™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临床循证数据
试验概述
国内首个评价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治疗小型动脉瘤(<10mm)的临床试验
前瞻性、多中心、单组目标值临床试验设计;7家参研中心,组长单位为上海长海医院
共入组142例受试者,试验周期21个月(2021.7-2023.3)
试验设计-终点指标
➢主要有效性指标:
术后12个月动脉瘤完全闭塞率。
➢次要有效性指标:
① 即刻手术成功率
② 术后6个月动脉瘤完全闭塞率
③ 术后12个月动脉瘤成功闭塞率
➢器械性能评价指标:
① 操作满意率
② 器械缺陷发生率
➢安全性指标:
① 术后12个月治疗动脉供应区域新发卒中或神经源性死亡的发生率
② 技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③ 任何卒中发生率
④ 术后12个月目标区域载瘤动脉狭窄(>50%)的发生率
⑤ 术后12个月目标区域载瘤动脉闭塞的发生率
⑥ 不良事件发生率
⑦ 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
⑧ 死亡率
试验设计-入排标准
➢入选标准:
① 18周岁≤年龄≤80周岁,性别不限;
② DSA造影诊断为单发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颅内段或椎动脉颅内段;
③ DSA造影诊断为靶动脉瘤瘤体最大径<10mm;
④ DSA造影诊断为靶动脉瘤瘤颈≥4mm或体颈比<2;
⑤ 靶病变血管直径2.0mm-6.5mm;
⑥ 受试者或其监护人能够理解研究目的,显示对研究方案足够的依从性,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① 检查诊断为合并脑血管畸形患者;
② 术前30天内发生颅内出血;
③ 术前mRS评分≥3分;
④ 血小板计数(PLT)<60*109/L或已知血小板功能障碍或国际标准化值(INR)>1.5;
⑤ 有心脏、肺脏、肝脏及肾脏功能衰竭或其他严重疾病;
⑥ 研究者认为不适宜血流导向装置输送和展开的患者;
⑦ 有麻醉药物、造影剂的过敏史或使用双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禁忌的患者;
⑧ 对镍钛合金等金属过敏史者;
⑨ 预期寿命<12个月;
⑩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人口学基线数据
*Pipeline-PREMIER(Pipeline用于小型动脉瘤的FDA注册用试验)的基线和结果数据来源:
1.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PMAP100018/S015: FDA Summary of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Data- Pipeline™ Flex Embolization Device. 2018.
2.Hanel RA, Kallmes DF, Lopes DK, et al. Prospective study on 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ith the pipeline device: the PREMIER study 1 year results. J Neurointerv Surg 2020; 12(1): 62-6.
入组动脉瘤特征
*结果表现形式为Mean±SD [Median](Mininum-Maximum)
入组动脉瘤大小分布对比
有效性终点结果
术后12个月动脉瘤完全闭塞率:88.15%
其他有效性终点:
术后12个月动脉瘤成功闭塞率:93.33%
术后6个月动脉瘤完全闭塞率:67.94%
即刻手术成功率:100%
*注:完全闭塞定义为RaymondⅠ级;成功闭塞定义为RaymondⅠ级或Ⅱ级。
安全性终点等结果
通桥麒麟™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vs Pipeline-PREMIER

通桥麒麟™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中国首款远端闭合结构的密网支架
远端闭合的喇叭口设计,安全性高。
镍钛合金包裹铂金,通体显影。
近远端各三个显影点,辅助支架精准定位。
多种编织股数(48/72/96)编织,金属覆盖率稳定。
3.5及以下尺寸通过21微导管释放。

通体显影
支架选材:镍钛包裹铂金,每根丝都显影
近、远端各三个显影点,辅助支架精准定位

极致贴壁
➢镍钛包裹铂金+远端闭合结构,安全有效,极致贴壁
超弹性镍钛选材,使支架在不同血管里都能充分贴壁
远端闭合设计,对血管损伤小,远端打开更容易

近远端30°-45°喇叭口,贴壁性更好
➢优化的编织设计,兼顾贴壁性与径向支撑力
稳定的编织成角(θ=30°~45°),确保支架有足够径向支撑力
粗细丝混编,兼顾推送性、径向力、柔顺性的平衡

(径向力测试—垂直施加力,使不同密网支架产生同样的形变,比较其施加的力的大小,施加的力越大,说明其径向支撑力越强,测试型号:4.5*35)
顺滑推送
密网支架系统释放80%左右,可再次回收
输送系统上具有释放显影点和回收显影点,间距3mm,微导管远端点不超过回收显影点,支架可完全回收。


推送杆头端导丝长度10mm,预塑形55°,可再次塑形
系统头端无保护瓣,支架远端打开更容易
推送杆分段式设计,推送阻力更小


收放轻巧
3.5mm及以下型号通过21系统微导管释放
(推荐:麒麟21颅内微导管、Headway 21)
3.5mm以上型号通过27系统微导管释放
(推荐:麒麟27颅内微导管、Phenom、Headway 27、XT-27)
规格齐全
直径2.5-6.0mm,长度10-50mm,可以覆盖更大,更长的病变!


结论
术者简介
刘建民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主任,战创伤中心主任
全军脑血管病研究所所长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客座教授
国家卒中中心管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卒中专科联盟副主席;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全军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会长
OCIN主席;世界神经介入大会(WLNC)执委;2011世界颅内支架大会(ICS)主席;2016/2021 WLNC主席;东亚神经介入大会(EACoN)主席
脑医汇-神介资讯主编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作线上专业交流
本内容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讲课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非通桥医疗推广产品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