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地点:腾讯会议
本期互动团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脑胶质瘤MDT团队
神经外科:毛庆教授、刘艳辉教授、王翔教授、杨渊教授、曾云辉教授 肿瘤科:刘磊教授、王峰教授、艾平教授、蒋明教授、彭星辰教授、谢莉教授、姚兵教授、张洪教授、罗勇教授、李燕雏教授、张琼文教授、夏学明教授 病理科:陈铌教授、龚静教授、余天平教授 影像科:月强教授、杨喜彪教授 神经内科:周红雨教授、李劲梅教授
四川省肿瘤医院脑胶质瘤MDT团队
神经外科:任天剑教授、刘劲松教授、李焦明教授、姜勇教授
肿瘤科:张石川教授
病理科:刘洋教授、皮旭芳教授
影像科:杜明颖教授
云南省肿瘤医院脑胶质瘤MDT团队
神经外科:左频教授、范耀东教授
病理科:叶丽娟教授
影像科:杨军教授
专题分享——王翔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华西医院王翔教授:
01
体检的普及以及核磁共振的广泛应用,使体检发现颅内小病灶的几率大大增加,这些小病灶有些是比较明显的先天性改变,比如囊肿;有些是早期外伤或出血遗留下来的痕迹,如软化灶;有一些是不明原因的炎性病变;但还有一些,可能是早期的胶质瘤。前两种情况容易识别,并且不需要特别处理,但对于后面两种情况,早期诊断困难,且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带来较大的影响。目前尚无处理这些偶然发现的颅内小病灶的治疗指南,故从2018年开始,开展了一项对于体检发现的无症状小病灶的临床研究,以期对未来颅内偶发小病灶的规范治疗提供帮助。该研究总共有181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进入研究。其中男性67例(37.02%),女性114例(62.98%),男女比例为1:1.7,在本研究颅内偶发小病灶病例中,女性占明显优势。结果这些偶然发现的小病灶中80%为肿瘤病灶,20%为非肿瘤病灶,肿瘤病灶中以胶质瘤为主,低级别胶质瘤80%,高级别胶质瘤17%,其他类型肿瘤3%。
结论:
02
临床上偶然发现的无症状颅内小病灶的病理类型多样;此类偶发无症状的病灶大多体积小,最大径大多在3cm以下,体积不超过20cm3;如果是非强化病灶,要高度怀疑胶质瘤可能;多模态核磁对于此类小病灶的检出特异性较差;颅内偶发无症状小病灶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胶质瘤,以低级别胶质瘤为主;也包括了一部分高级别胶质瘤;另外,炎性病变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此结果对指导临床治疗偶发无症状颅内小病灶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中青年人群中开展头部核磁体检项目检查,可以提高胶质瘤早期诊出率和治疗率。
四川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
03
王翔教授今天的讲题内容特别好,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各位都会遇到类似的病灶;王翔教授今天给与总结和数据分享,以低级别胶质瘤为主,也包括了一部分高级别胶质瘤,另外,炎性病变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总结出规律以后,在充分与家属沟通,多学科讨论及观察的基础上,在外科角度这种病例早干预的好处是,肿瘤在非功能区时,可以在全切的同时,适当的扩大切除区域,做的是一个趋势。
临床病例讨论1——云南省肿瘤医院
基本情况
01
患者女性,34岁,2019年4月10日患者因“间断性突发意识丧失伴四肢抽搐7月余”至云南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就诊,入院诊断为“1、右侧额颞岛叶占位病变,低级别胶质瘤可能;2、继发性癫痫”。专科查体未见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完善相关辅助检查,于2019年4月20日在全麻下行右侧额颞岛叶占位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左侧肢体肌力I级,术后2月肌力恢复至IV级。病理检查结果示星形细胞瘤,WHO2级,NOS。
术后2月患者复查未见复发,肝肾功能及血象未见异常。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及低级别胶质瘤治疗分层,于2019年6月28日行STUPP方案治疗,期间未见明显副反应。
讨论
02
云南省肿瘤医院影像科:该病例T2flair序列提示右侧额颞岛颞叶占位,右侧脑室受压,中线轻微偏移,增强序列未见明显强化,边界不清晰,T2序列可见肿块周围大片水肿,呈弥漫浸润性生长,影像诊断考虑低级别胶质瘤。
云南省肿瘤医院放疗科:该病例病理诊断明确,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胶质瘤WHO2级应该放化疗,常规2级胶质瘤放疗剂量在54-56Gy,考虑到该病例肿瘤区域较大,瘤床区域予63Gy,外扩1cm 60Gy,外扩2cm 40Gy,同步替莫唑胺化疗。
云南省肿瘤医院病理科:病理科出具的该病例免疫组化Ki-67(-),组织学诊断为星形细胞瘤(WHO2级),NOS。基因检测结果提示:IDH突变,MGMT甲基化。结合两者综合诊断:星形细胞瘤(WHO 2级),IDH突变。
四川省肿瘤医院病理科:根据云肿病理科老师介绍,该病例形态学为星形细胞瘤(WHO 2级),但是免疫组化Ki-67阴性,IDH突变,星形细胞瘤成立,按照2021年诊断标准,建议检测是否存在CDKN2A/B的改变。
四川省肿瘤医院肿瘤科:该病例的放疗做的非常好,具有高危因素,对其放疗进行梯度设计,预后不会太差,但是2年左右出现异常信号,不排除复发,建议进一步进行分子检测,明确是否有高级别的可能。
华西医院神经外科:该病例初步诊断考虑胶质瘤,手术切除总体不错,但是岛叶后内侧切除相对困难,切除程度越好,预后越好。现在借助术中超声和电生理监测对岛叶切除更多一点,减少残余。目前的异常信号是否为复发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Ki-67阴性可能是多学科之间的合作方面问题,外科尽可能多的将典型肿瘤组织送至病理科。
临床病例讨论2——华西医院
讨论:
01
华西医院影像科:术前T2项岛叶稍高信号,增强序列未接强化,灌注未见改变,波普可见倒置。
华西医院病理科:第一次活检组织较少,取的组织比较浅,主要是皮层。神经元细胞周围有少量胞浆空亮的细胞,需排除少突胶质细胞瘤,但IDH阴性不支持诊断。考虑未取得典型病变区域,诊断胶质增生。第二次取到了病变组织,肿瘤有明显少突样形态,组织学呈低级别,但是常规基因检测未发现特征性改变,排除了少突胶质细胞瘤。56基因检测只检出BRCA2基因突变,按现有WHO分类尚不能分类,只能通过甲基化谱进一步确诊。形态考虑为低级别胶质神经元瘤,首先考虑伴少突胶质瘤样特征和簇状核的弥漫性胶质神经元肿瘤(DGONC),这个肿瘤的确诊需要甲基化谱。
华西医院神经外科:该患者有癫痫发作,有手术探查指征,在术中冰冻诊断为异常组织时根据经验未进一步切除,这种情况术中B超非常重要。
临床病例讨论3——华西医院
讨论:
01
华西医院神经外科:该病例术前检查应进一步完善检查,术后第二天核磁可以看到肿瘤全切,术后癫痫未发作。近期连续出现好几例低级别胶质神经元肿瘤,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做出更好的处理意见。
华西医院病理科:该肿瘤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粘液样的区域,伴有少突样的细胞和神经元;另一种是毛星或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样的区域。该病例界限清楚,考虑局限型胶质瘤或胶质神经元肿瘤,由于基因检测全阴性,形态学考虑1.D NT,2.毛细胞星形细胞瘤,3.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但是用其中任何一个肿瘤都不能完全解释,所以最后诊断为暂不能分类的低级别胶质神经元肿瘤。
会议照片
下期预告


NGMA西南胶质瘤MDT专科联盟
2023年7月1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MDT团队携手西南地区21家医院MDT团队,在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脑胶质瘤MDT专科联盟(NGMA)支持下,共同组建“西南脑胶质瘤MDT专科联盟”。联盟将致力切实提高西南地区乃至全国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存获益,引导脑胶质瘤优质集中医疗资源辐射和下沉,赋能区域医学中心、基层医疗机构,切实推动脑胶质瘤及中国神经系统肿瘤疾病医学领域的建设与发展。
NGMA西南胶质瘤MDT专科联盟团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胶质瘤MDT团队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