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8日发布 | 996阅读

【神介讲堂】“吊脚楼”技术栓塞后交通动脉瘤,保留胚胎型后交通动脉

吕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达人收藏、周刊收录2项荣誉

吊脚楼技术

栓塞后交通动脉瘤


“吊脚楼”技术

患者男性,78岁,突发头痛,伴右侧动眼神经麻痹一个月,脑动脉造影确诊为右侧后交通动脉瘤。


动脉瘤呈葫芦状,子瘤大、母瘤小



后交通动脉连接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子瘤和母瘤测量


右斜62°+足18°是合适的工作位,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清晰分辨后交通动脉壶腹、母瘤、子瘤


计划使用支架结合双微导管技术栓塞动脉瘤


首先支架微导管到位,进而第一根栓塞微导管进入母瘤,此微导管为直头


第二根栓塞微导管头端塑成s形超选入子瘤


向子瘤内填入弹簧圈,直到差不多填满子瘤


该处理母瘤了。母瘤的处理是个难点,因为母瘤微小、宽颈、呈窝头状,扣在后交通动脉壶腹上,而后交通动脉壶腹是必须要保留的


在颈内动脉内跨后交通动脉开口释放支架,经第一根栓塞微导管,填入一枚2.5×4的三维弹簧圈,在母瘤内成篮


弹簧圈有两个环支撑在后交通动脉壶腹内,形成吊脚楼的“脚”,不阻碍后交通动脉的血流


经第一根栓塞微导管,再填入一枚1.5×2的三维弹簧圈,该弹簧圈全部挤入母瘤内,最后经第二根栓塞微导管,填入一枚1×2的三维弹簧圈,收尾


术后蒙片可见支架、子瘤内的弹簧圈、母瘤内的弹簧圈,以及支撑在后交通动脉壶腹内的弹簧圈的两个环


术后右颈内动脉工作位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后交通动脉畅通无阻,perfect!


“吊脚楼”技术



吕明


主任医师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外科学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攻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硬脑膜动静脉瘘、脊髓血管畸形、脑动脉狭窄、缺血性脑卒中等各类脑脊髓血管病。

承担天坛医院部分协作单位的会诊工作,带动和促进了国内多家省市医院神经介入技术的开展。目前科研方向致力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受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优秀人才项目和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资助。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秘书。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器械使用指南

1357内容2487阅读

进圈子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