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9日发布 | 2839阅读

中日友好医院2024年度神经外科进修生招生开始啦

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

中日友好医院

陈天然

中日友好医院

张黎

中日友好医院

徐晓利

中日友好医院

达人收藏



中日友好医院



 中日友好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开放床位2100张,现有职工近4000人,研究生导师200余人。拥有院士、国医大师、教育部人才项目、国家杰青、“万人计划”领军、百千万工程、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突贡、特贴等高层次人才近200名。医院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打造呼吸、大器官移植、肿瘤、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为主的优势学科群,内分泌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风湿免疫科、急诊科、肾脏病科、心脏科、消化科、胸外科、疼痛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等19个科室及专业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中日医院拥有全国最优质的教学资源,是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临床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和清华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医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医工合作基地,附设中日友好临床研究所,是内、外科20个专业的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同时还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神经外科等6个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



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于1984年建科,为国内最早开展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专科之一,目前为首批中国神经外科专科培训基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神经外科进修与培训基地、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候任主委单位、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功能神外专委会主委单位、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学专委会主委单位、国家卫健委特色医学学科、首都特色临床科室,下设脑瘫外科治疗中心和颅神经疾患诊疗中心,开放病床150张,含NICU病床12张。年收治患者近6000例,年门诊量达20000人次,年手术量超过5000台次,床位使用率达99%,平均住院日低于10天。




完备的硬件设施



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拥有大批先进的医疗设备,如全数字化神经外科专用手术间5间、杂交手术间1间、蔡司KINEVO 900及PENTERO 900手术显微镜共7部、神经内镜2部、Remebot手术机器人2部、电磁导航系统2部、多功能立体定向手术计划系统2套、移动式术中三维C臂机1部、神经脊柱脊髓专用手术台2部、开颅动力系统7套、变频手术刀1部、激光刀1部,超声骨刀1部、颅内压监护仪2部、超声吸引器1台、术中超声2台、多功能神经电生理监测仪3部、多导视频脑电2部、可移动CT1部、DSA 2部等设备。




临床手术特色



科室多年来始终坚持创新进取的发展方针,在学科带头人于炎冰主任的带领下,以精准神经外科为发展方向,以功能神经外科为特色,兼顾周围神经外科、颅脑肿瘤、脑血管病、脊柱脊髓疾患、神经重症、神经内镜、手术机器人外科等各亚专科均衡发展,是国内最大的颅神经外科、周围神经外科和痉挛外科中心。

颅神经外科方面,科室自1984年起在国内率先开展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疾患。近年来,将颅神经疾患诊疗范畴扩展至神经源性高血压、中间神经痛、咬肌痉挛、难治性耳鸣、致残性眩晕等少见疾病并取得优良疗效。迄今为止手术总量已超过10万例次,为国际该领域最大宗病例。于炎冰教授为显微血管减压术在国内的推广与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

周围神经外科亚专科年手术患者数量达1200例次,涉及周围神经数量接近4000根次,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周围神经外科亚专科中心,每年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生接近60人。张黎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手术治疗,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血液透析周围神经病"的概念,并创新性地将周围神经减压术应用于其外科治疗。引入脊髓电刺激这一先进的神经调控技术,用于治疗痛性周围神经病和难治性糖尿病足。目前,周围神经外科亚专业诊疗范围主要包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周围神经卡压、透析周围神经病、周围神经肿瘤、周围神经损伤、偏头痛、周围性面瘫等七大病种,为国内周围神经外科亚专科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脊柱脊髓方面,年手术量600余台,包括各种手术入路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及胸椎后纵韧带骨化、胸腰椎侧弯及颈椎后弓畸形矫形、寰枢椎复位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术中采用机器人辅助及导航经皮螺钉植入、枕大孔区减压及分流治疗脊髓空洞、椎体肿瘤切除及椎体重建、椎管内肿瘤切除、髓内肿瘤切除、复发难治性脊髓脊膜膨出的再手术、复杂脊髓拴系综合征显微手术、各种复杂脊柱翻修手术以及脊髓神经电刺激术治疗顽固性疼痛等。

痉挛外科方面,1999年于炎冰教授率先在国内开展改良脊神经后根高选择性部分切断术、肢体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及颈部去交感神经术治疗脑瘫等痉挛状态,迄今为止总手术量已超过1万例次。2002年率先在国际上开展改良FD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迄今为止手术总量达1200例次。 

神经调控外科方面,2011年采用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取得成功,并已治疗超过600例运动障碍病患者。在采用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梅杰综合征方面积累了国际最大宗病例。

对于神经外科常规病种高难度病例的手术治疗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相继开展了桥小脑角区巨大肿瘤显微手术全切除及面听神经功能保留和重建、巨大颅咽管瘤全切除、改良颞下入路手术切除岩斜区肿瘤、经口咽斜坡肿瘤手术、经纵裂-胼胝体三室肿瘤手术、海绵窦内肿瘤全切除、高颈段脊髓髓内肿瘤全切除及椎板复位、脑干肿瘤手术、乙状窦前及远外侧入路寰枕区肿瘤全切除、手术及同步放化疗综合治疗脑胶质瘤等工作。




优秀的学科带头人



于炎冰

学科带头人于炎冰,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国家卫健委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及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及中日友好医院博士后工作站指导教师,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两次荣获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年度奖,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5年获卫计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21年荣获中央和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

兼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兼功能神经外科学组候任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常委兼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主委、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候任主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主编、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学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常委、中日神经外科联盟副主席、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神经微侵袭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副主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委、中国颅神经疾患诊疗协作组组长、国家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应用示范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委、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外科学学系委员及教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王忠诚医学基金会常务理事。

      专业特长:颅神经疾病的外科治疗、颅底外科、痉挛状态的外科治疗。多年来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在中国的推广与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黎

 张黎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国家卫健委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多发伤救治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及首都医科大学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及中日友好医院博士后工作站指导教师,2010年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年度奖获得者

       兼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功能神经外科专委会副主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委、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副主编、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及颅神经疾患诊疗学组副组长、世界华人医师协会及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功能神经外科专委会副主委兼秘书长、中国颅神经疾患诊疗协作组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颅神经修复专委会副主委、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委员及功能神经外科学组和周围神经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编委、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委。

       在国内率先涉足周围神经外科亚专科领域,在周围神经卡压、周围神经肿瘤、糖尿病以及透析等系统性疾病相关周围神经病的外科治疗方面开展了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

吴浩

 吴浩,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国家卫健委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04年赴德国汉诺威大学留学,现担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脊髓脊柱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兼秘书长、AO/ASIF 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讲师、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智能装备技术分会第二届委员、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委 、国际脊髓学会(ISCOS)终身会员、世界华人医师协会/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髓损伤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委员会脊柱脊髓病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学专委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脊柱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专业方向脊柱脊髓疾病,自 2010 年至今已完成上万例脊柱脊髓手术, 擅长颈椎病,颅颈交界区畸形,腰椎退变性疾病(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柱侧弯),脊柱矫形,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 脊髓栓系的治疗,尤其对于微侵袭脊柱手术 MISS(微创融合),侧方入路腰椎融合等新术式有极为丰富的经验。2001年至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研究论文 100 余篇,其中 SCI:6 篇,∑IF=11.607,单篇最高 2.464,Q2 区 1 篇,Q3 区 3 篇,Q4 区 2 篇。出版的学术专著有 7 部{4 部副主编,1 部主编,1 部主译,1 部编委)。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微创治疗》。

刘江

刘江, 副主任医师,国家卫健委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共党员。200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得医学硕士学历,2014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2016年赴美国匹兹堡UPMC颅底内镜中心、哈佛大学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Johns Hopkins三家世界一流医院神经外科进行临床访学。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八届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二届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转化医学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学专业委员会颅神经疾患诊疗学组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外科学学系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外科学学系教授委员会委员。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级项目或省部级课题5项,其中科技部、财政部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基金300万,中日友好医院院级课题2项;参与课题6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3项。已经在国内外杂志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17篇,其中SCI 7篇,中华神经外科杂志6篇。2012年以第三完成人获得中日友好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以第六完成人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获得专利一项,参编专著两部。担任Neurosurgery、Journal of neurosurgery、World Neurosurgery三大杂志的审稿人,2015年赴内蒙古海拉尔支边。2019年受中组部委派挂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主要从事功能神经外科的研究,研究方向: 1)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纯内镜下的显微神经外科治疗;2)垂体瘤及鞍区鞍旁病变、松果体区肿瘤的内镜手术治疗、脑室内病变和脑积水的内镜手术治疗,脑脊液漏的修补;3)脑瘫的外科综合治疗;4)痉挛性斜颈的外科治疗。

More



人才梯队构成



我院神经外科医师队伍构成合理,人才梯队建设完善,包括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8人、住院医师4人,具备博士学位者10人,师资均接收过正规培训。另外配备专业护理人员35人、技术人员2人。

进修

2024

秋季



公告

01

进修生招生要求和类型

1、进修生原则上年龄在45岁以下,无医疗事故记录;

2、临床医师须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和相关法定资格证书;

3、进修时长为半年期。以上各类均有进修证书,报名时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慎重选择学习类型,录取后一般不予更改。

02

申请程序

1、申报。在我院进官网完成网上报名,网址:

http://edu.zryhyy.com.cn:8080/declare/toIndex.do 

 (如打不开请更换浏览器)

上半年进修医工作报名时间:2024年4月15日-2024年5月12日

下半年进修医工作报名时间:2024年10月14日-2024年11月11日

2、审核。网名申报时间截止后教育处、申请进修科室、医务处分别对进修生提交的相关材料进行在线审核,确定拟录取的进修生名单。期间学员也可在报名网站内查询审核进度。

3、发放报到通知,签署进修协议。进修生可在审核期结束后,在报名网站内查询录取结果,下载进修协议等相关文件。

4、报到上岗:

上半年进修医工作报到时间:2024年5月31日。下半年进修医工作报到时间:2024年11月30日。

报到地点:中日友好医院教学楼2层201教室。(注:无故逾期未报到者,视为放弃进修申请)。

5、入科培训考试

上半年进修医工作入科培训时间:2024年6月1日

下半年进修医工作入科时间:2024年12月1日

培训考试地点:中日友好医院教学楼临研所5层讲学厅

03

进修生报到需准备资料目录

1、进修申请单、进修通知书、单位介绍信。

2、《中日友好医院进修学习协议书》2份,加盖单位公章(个人工作单位的主管进修的行政职能部门盖章,如人事处、医务处、教育处、科教科等任一部门均可;负责人签字;注明日期)。

04

收费等其他事宜

1.进修费用:

半年期:4000元。

部分优势学科和特殊技术专项学习班根据同行业标准及培训成本有所调整。

2.缴费方式:

报到前需在我院缴费微信平台中缴纳完毕进修费

缴费形式:微信、公对公转账。

缴费时间:正式报到后

3.其他信息:

医院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2号

05

联系我们

1

教育处

培训中心办公室:84205826

2

神经外科

徐晓利:13381396000

3

技术咨询

修咨询邮箱:zryhyyjyc@sina.com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