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3日发布 | 646阅读

【精选编译】颈动脉近闭塞颅内外血流的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

张颖影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陈鹏宇

投审稿

周玉会

编译文章投稿作者

卢旺盛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

洪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本次陈鹏宇医师、周玉会医师编译,为大家带来《颈动脉近闭塞颅内外血流的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瑞典于默奥大学的Madelene Holmgren比较通常颈动脉狭窄≥50%患者与颈动脉近闭塞患者,以及症状性与无症状性颈动脉全闭塞患者的颅外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和颅内侧支循环情况的差异,结果于2024年2月在线发表在《Neuroradiology》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Madelene Holmgren, et al. Neuroradiology. 2024 Apr;66(4):589-599. doi: 10.1007/s00234-024-03309-y】



研究背景


颈动脉近闭塞是一种严重的颈动脉狭窄状况,它导致远端动脉显著缩小,有时甚至“塌陷”。这种缩小有时是中度的,远端动脉尽管缩小,但外观仍然正常(近闭塞但未完全塌陷,图1A-C)。然而,有时这种状况可能更加严重(近闭塞且完全塌陷,图1D-F)。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PC-MRI)是一种能够评估动脉血流速度(毫升/分钟)和血流方向的技术,能够有效评估Willis环主干动脉的侧支循环情况。瑞典于默奥大学的Madelene Holmgren比较通常颈动脉狭窄≥50%患者与颈动脉近闭塞患者,以及症状性与无症状性颈动脉全闭塞患者的颅外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和颅内侧支循环情况的差异,结果于2024年2月在线发表在《Neuroradiology》上。



研究方法

本研究纳入颈动脉狭窄程度≥50%的患者。通过CTA诊断狭窄程度,并采用四维相位对比MRI(PC-MRI)评估平均血流量(图1)。


图1. MRI分析的工作流程。



研究结果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110例患者,其中68例为常规颈动脉狭窄≥50%(11例无症状),42例为近闭塞(8例无症状)。平均年龄为73岁,其中32%为女性。研究流程图见图2,狭窄组的血流速率见表1。


图2. 研究流程图。


表1. 两组血流和血流比值对比。


与患有常规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50%)的患者相比,近闭塞患者在不同动脉段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速率比显示出显著的差异。这主要体现为同侧颈内动脉(ICA)的血流速度降低和侧支循环供血增加,表现为对侧A1、后交通动脉(Pcom)的逆流,同侧A1血流速度增加(表1)。在近闭塞案例中,有83%(35/42)明确存在至少一个侧支供血,而在常规狭窄的情况下,这一比例仅为10%(7/68)(P<0.001)(图3)。与依靠侧支循环进行代偿的模式相符,无论是全脑血流量(CBFtot)还是同侧和对侧半球的血流量(Hemitot),都没有显著差异。此外,近闭塞患者的同侧M1血流速度降低,而同侧P2的血流速度增加,但A2血流速度并未改变。


图3. 侧支循环的代偿情况。

图A和B汇总同侧侧支循环的总使用次数,没有任何病例同时存在所有三种侧支循环类型。图C至E分别展示了同侧眼动脉(OA)、后交通动脉(Pcom)以及前交通动脉(A1)的侧支情况。与常规颈动脉狭窄(≥50%)相比,近闭塞在所有情况下均显示出显著的差异(p<0.001),但症状性近闭塞与无症状性近闭塞之间在这些方面没有显著差异(A p=0.63,B p=0.49,C p=0.50,D p=0.72,E p=0.28)。


症状性与无症状性近闭塞相比:

症状性近闭塞与无症状性近闭塞在除同侧ICA外的所有动脉段的血流速率上均无显著差异,总脑血流量(CBFtot)或半球血流量(Hemitot)也相同(表1)。无症状性近闭塞中同侧ICA的血流速率比症状性近闭塞低(表1)。侧支循环的数量在症状性和无症状性近闭塞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图4)。CTA数据显示,无症状性近闭塞的严重程度高于有症状的近闭塞,其远端ICA直径更小。


ICA血流速率、面积和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
对于常规狭窄,同侧ICA的血流速率随狭窄程度增加而减少(r=-0.37,P=0.003,见图4A)。即便排除了5例对侧ICA闭塞的病例,这种相关性依然存在(r=-0.41,P=0.001)。近闭塞的血流速率随远端ICA面积减少而降低(r=0.78,P<0.001,见图4B)。同侧ICA的血流速率与远端ICA面积之间存在强正相关,无论是常规狭窄还是近闭塞(r=0.91,P<0.001,见图4C)。此外,同侧ICA的血流速率与狭窄直径之间也呈正相关,尽管大多数近闭塞的直径是估算值(r=0.78,P<0.001,见图4D)。


图4. ICA血流量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图。

(A-B)展示同侧ICA血流量与常规颈动脉狭窄≥50%的NASCET狭窄程度的关系,当排除对侧ICA闭塞的情况时,使用虚线回归线(三角形)表示近闭塞的远端ICA区域的关系。(C-D)展示相对同侧ICA血流量与相对远端同侧ICA区域的关系,以及CTA上同侧ICA血流量与狭窄直径之间的关系。有许多直径约为0.2毫米和0.5毫米的情况(正方形),在排除这些直径的情况下使用虚线回归线。



研究结论

与常规颈动脉狭窄≥50%的患者相比,近闭塞患者的颈内动脉血流速率更低,侧支更丰富,尽管如此,全脑脑血流量和大脑半球血流量保持相似。



研究点评

通过相位对比MRI技术详细分析颈动脉近闭塞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发现侧支循环在维持脑血流中起重要作用,这为颈动脉近闭塞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注颈动脉近闭塞

内膜剥脱术、支架植入术或药物治疗对症状性颈动脉近全闭塞的影响-CAOS多中心注册研究的结果


合并远端血管皱缩的颈内动脉近全闭塞行支架置入术预后分析


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近全闭塞致同侧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高

组 稿




张颖影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编 译




陈鹏宇 医师



周玉会 医师



审 校




卢旺盛 教授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


终 审




洪波 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