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病例信息
患者:女性,67岁。
主诉:头晕5个月。
现病史: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于我院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恢复良好,术中发现左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动脉瘤,大小约3.9mm×3.1mm,瘤颈3.2mm,现为求进一步处理动脉瘤来诊。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
02
术前准备
➢术前诊断
左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宽颈动脉瘤,右侧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后。
➢治疗策略
拟行“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术”。
03
术中耗材
6F 导引导管
200cm HYBRID 1214DA微导丝
SL-10微导管
Enterprise支架 4.5*22mm
Prowler Plus灌注导管
弹簧圈
04
手术过程
将6F Guiding置于左侧颈内动脉岩骨段,行3D旋转造影提示“左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动脉瘤,大小约3.9mm×3.1mm,瘤颈3.2mm”,选取工作角度。

HYBRID 1214DA微导丝导引下,快速将Prowler Plus灌注导管置于左侧大脑中动脉。

SL-10微导管头端塑形后,HYBRID 1214DA微导丝导引下,将SL-10微导管置于瘤腔内。
沿SL-10微导管半释放3mm*4cm 弹簧圈成篮后,沿灌注导管释放4.5*22mm Enterprise支架,此后沿SL-10微导管依次填入多枚弹簧圈。
术后3D旋转,动脉瘤致密栓塞。
HYBRID 1214DA微导丝在本病例中分别顺利超选动脉瘤远端和动脉瘤腔,并支撑支架微导管和弹簧圈微导管顺利到位,说明这是一款可以在动脉瘤治疗中作为常规选择的工作导丝。
独特的头端预塑形双弯(DA)简化术前流程,术中在大血管内弓背快速前行,需要进入小分支时则配合微导管精准超选前进,到位能力优秀。
HYBRID1214系列
镍钛芯丝远端搭配独家配方亲水涂层,柔软无创,安全到位。
不锈钢芯丝近端搭配PTFE涂层,强力支撑,方便扭控,易于跟踪。
远端3cm显影段清晰可视。
直头1214D型号,轻松塑形,持久耐用。
预塑形双弯1214DA型号,反复操作形状依旧。
术者简介
李志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卒中中心副主任,浑南卒中病房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
国家卫计委缺血性卒中委员会委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介入医学工程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复合介入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辽宁省卒中学会委员。
辽宁省医学信息与健康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专注于脑血管病介入和显微外科治疗,致力于降低脑血管病治疗的并发症和改善远期疗效,对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狭窄、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硬脑膜动静脉瘘等外科治疗具有较深的造诣,完成各类复杂脑血管病介入手术约14000例。
在东北地区率先开展了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颅内动脉栓塞急性期取栓、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大型宽颈动脉瘤、国产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和球囊辅助Onyx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支架辅助弹簧圈结合Onyx栓塞大型颅内动脉瘤、球囊导引导管逆向抽吸辅助夹闭大型动脉瘤、颈动脉闭塞复合介入手术、静脉窦取栓等新技术。
获得军队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沈阳市重点研发项目1项。
参与十一五支撑项目子项目1项,辽宁省社会发展计划项目1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80余篇。
李进伟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讲师。
2018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医疗质量改进国家行动专项办公室“脑血管病救治医疗质量提升行动”国家培训教师。
辽宁省脑血管病专科联盟秘书。
辽宁省基层卫生协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眩晕学组委员。
睡眠障碍眩晕专业委员会委员。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卒中绿色通道救治工作,擅长脑卒中急性期静脉溶栓、动脉取栓治疗、动脉瘤栓塞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颅内外血管慢闭开通等
发表中文核心及SCI论文15篇,专利2项,参与国自然、省科技重大专项等课题5项,参与多中心临床试验5项。
荣获“中国介入神经病学大会2019静脉溶栓大赛 一等奖”;“2019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应急工作先进个人”;“2021年度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十佳青年医生”。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