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发布 | 1250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Time to Evolve 超越之旅 | Surpass Evolve支架治疗复杂动脉瘤两例

林敏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

陈经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导语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出现

对于一些难治动脉瘤

是最好的治疗方案

Surpass Evolve

使用简单、导流卓越、极致贴壁

为医生提供FDS有力武器

史赛克与中国医生一起‍

提供全面微创卒中解决方案

致力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术者简介

林敏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兼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卒中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介入协作组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

福建省海峡医药交流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会长兼神经介入组组长

福建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兼神经介入专业组副组长,福建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常务委员

从事神经病学25年,从事缺血性神经介入工作21年,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擅长各类缺血性及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疗,作为第一术者年完成神经介入400余例,年完成急诊取栓150台次,累计完成神经介入7000余台次,数质量在省内领先。发表专业相关SCI论文20余篇,编撰专著2部,主持国家级重大课题1项、省级重点课题1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陈经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

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脑血管病防治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

福建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

主要从事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擅长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熟练掌握颅内外血管支架成形术及急诊取栓术等


病例一简介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48岁,因“左侧肢体无力2周”入院。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数年,规律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尚可。


查体:神志清楚,伸舌左偏,左侧上下肢体肌力4级。


辅助检查:

外院颅脑MRI:右侧额枕叶多发斑片状异常信号,考虑急性脑梗死。

外院CTA: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


术前诊断:

1、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性脑梗死

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影像学检查

DSA造影:

右侧颈动脉造影可见RMCA M1段近端动脉瘤,M1段中段重度狭窄。


造影3D成像RMCA M1段既有动脉瘤又合并狭窄,为宽颈动脉瘤,狭窄处斑块主体在下壁。




术前测量




手术方案

右侧桡动脉入路,首先行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处球囊扩张,后植入血流导向装置同时覆盖狭窄及动脉瘤。




器械准备

7F 115cm Catalyst 中间管

300cm Synchro 微导丝

2.5mm*15mm Gateway球囊

150cm XT-27微导管

3.25mm*20mm Surpass Evolve血流导向装置





术中操作

Synchro微导丝通过RMCA M1段狭窄,置于M2远端。


2.5mm*15mm Gateway球囊输送至M1段狭窄处扩张。


球囊扩张后造影,狭窄明显改善,豆纹动脉未受累。


Surpass Evolve血流导向装置通体显影好,释放平顺,血管弯曲处释放时适当的推拉支架打开良好。


支架释放后造影,RMCA下壁残留部分狭窄。


考虑残余狭窄会影响血流导向装置的贴壁性,使用2.5mm*15mm Gateway球囊进行支架内后扩张。


造影未见明显残余狭窄,近端动脉瘤显影不明显。


稀释造影剂,Vaso CT示右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导向装置贴壁良好。



病例二简介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73岁,因“左侧肢体无力10余天”入院。


既往史:“糖尿病”病史10年,规律服药,血糖控制不详。“高血压”病史半年,未服药。


查体:神志清楚,左侧鼻唇沟稍浅,左侧上肢肌力5-级,左侧下肢肌力4级。


术前诊断:

1、右侧颈内动脉狭窄性脑梗死

2、2型糖尿病

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影像学检查

颅脑MRI:右侧放射冠区新发脑梗死。


颅脑MRA:右侧颈内动脉C6段重度狭窄。


DSA造影:右侧颈内动脉C6段狭窄,伴狭窄远端动脉瘤。




术前测量




手术方案

右侧桡动脉入路,首先行右侧颈内动脉C6段狭窄处球囊扩张,后植入血流导向装置同时覆盖狭窄及动脉瘤。




器械准备

7F 115cm Catalyst 中间管

300cm Synchro 微导丝

2.75mm*15mm 球囊

150cm XT-27 微导管

3.25mm*20mm Surpass Evolve血流导向装置








术中操作

Synchro微导丝通过RICA C6段狭窄,置于M2远端。


2.75mm*15mm 球囊输送至C6段狭窄处扩张后造影,狭窄明显改善。


3.25mm*20mm Surpass Evolve血流导向装置释放后可见C5段支架打开不良,考虑与血管狭窄迂曲相关。


2.75mm*15mm 球囊输送至C5段支架展开不良处扩张。


Surpass Evolve血流导向装置后扩张后,支架打开良好。


稀释造影剂,Vaso CT示RICA C6处血流导向装置贴壁良好。





术者评价

1、动脉瘤合并狭窄的血管,可使用血流导向装置一次解决两个问题。

2、狭窄处的血管会塌陷,预扩后可以了解真实的血管管径,为接下来选择合适尺寸的支架,同时预扩后狭窄改善让接下来的血流导向装置更好释放。球囊的选择合适,既要考虑球囊对动脉瘤的牵扯,又要注意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动脉瘤的影响。

3、在狭窄病变释放血流导向装置主要担心打开不良及贴壁性差的担忧,单靠导丝导管的按摩效果欠佳,而球囊后扩张能很好的解决问题,从上面2例病例也可以直观了解效果。

4、XT-27微导管相较与其它更大外径的血流导向装置输送微管,更易通过狭窄血管。

5、动脉瘤合并狭窄时相较普通动脉瘤,需要重点关注血流导向装置贴壁性,必要时可通过球囊后扩张改善贴壁性。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