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WER技术(ANeurySm With stenosis treatment using fastunnEl deliveRing balloon dilatation catheter,使用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治疗动脉瘤合并狭窄技术),通过使用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四合一”治疗动脉瘤合并狭窄病变,即预扩张、球囊临时辅助、球囊保护、支架置入,同时处理狭窄扩张以及动脉瘤栓塞,避免预扩张后出现局部夹层,再进栓塞微导管的风险因素,简化且安全的操作,对于动脉瘤合并狭窄同期治疗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技术详解
(点击图片/文字阅读原文)



病史简介
患者:男性,62岁。
主诉:因“左侧肢体活动不灵6天”由急诊入病房。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口服降压药物控制良好;糖尿病病史,口服二甲双胍。
入院查体情况
意识清楚,言语流利,双侧查孔等大同圆,左:右约2.5mm:2.5mm,对光反射存在。
双肺呼吸音清,律齐,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左侧肢体肌力5-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影像资料
➢头颅MRA




➢头颅CT-MRI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术前讨论
➢初步诊断
右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
脑梗死
高血压
糖尿病
➢确定诊断
右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
右侧脉络膜前动脉瘤
高血压
糖尿病
➢治疗方案
1.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成形术
2.动脉瘤栓塞术
术中涉及介入器械选择
8F 支撑导管
6F 115cm 中间导引导管
加奇生物 21系列 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 2.0*10mm
加奇生物 DCwire™微导丝 215cm
自膨式闭环支架 4.0*23mm
治疗过程
➢术前右侧大脑中动脉脑血管造影
造影见狭窄近端脉络膜前动脉瘤,狭窄中段内侧豆纹动脉及大脑前动脉发出。





右侧大脑中动脉造影。



➢手术过程
DCwire™微导丝 215cm携带21系列 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 2.0*10mm顺利到达狭窄处。

21系列 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 2.0*10mm在狭窄部位以6atm命名压扩张,扩张后造影,扩张满意,动脉瘤未破裂出血。

沿着21系列 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原位释放自膨式闭环支架 4.0*23mm,释放支架后造影狭窄改善。

栓塞微导管穿支架网孔后栓塞动脉瘤,术后造影。

病例总结
使用加奇生物 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的ANSWER技术,减少器械交换,简化操作步骤,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安全。同时通过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输送自膨式闭环支架时不用上到高位,系统稳定。加奇生物 DCwire™微导丝携带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支撑性强,可安全通过狭窄病变。
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输送系统为渐变性设计,近端较粗,6F中间导管不能同时兼容Fastunnel®和动脉瘤栓塞微导管,建议在长鞘中使用。
该病变狭窄伴有近端动脉瘤,选择自膨式闭环支架完全释放后,穿网孔栓塞动脉瘤比较安全,最好选择不带Tip头端支架,能降低支架释放时的安全性,防止Tip头端刺破血管。

术者简介
李利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外科一病房主任。
黑龙江省慢性病管理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药物经济学评价与管理分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专业范围:颅内肿瘤手术治疗,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颈内动脉狭窄、大脑中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基底动脉狭窄介入及手术治疗,以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搭桥治疗。

特别说明:本页面所包含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本页面所包含的内容,仅为专家个人观点,不能代替医疗专业人士的判断。本页面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