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1日发布 | 1500阅读

【中国声音】中国烟雾病多组学图谱计划(MOYAOMICS)-烟雾病的循环免疫细胞景观

赵继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张东

北京医院

葛培聪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王文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陶初明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天坛医院联合培养)

达人收藏、周刊收录2项荣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赵继宗院士团队和北京医院张东教授团队联合启动了中国烟雾病多组学图谱计划(MOYAOMICS)旨在全面探索并解析烟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以及潜在治疗方法。该计划利用最先进的多组学技术,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单细胞组学等,深入探索烟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最近,MOYAOMICS团队在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影响因子:10.6)上发表了题为《Circulating immune cell landscape and T-cell abnormalities in patients with moyamoya diseas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赵继宗院士和北京医院张东教授共同通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葛培聪主治医师、苏州大学陶初明博士、佑安医院王文敬副研究员为本文的第一作者。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ctm2.1647



烟雾病是一种慢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尽管罕见,但却是我国儿童和青壮年脑卒中的常见病因,具有高致残、致死率,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烟雾病血管病理表现为动脉内膜的增厚和中膜平滑肌的增殖,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现有研究认为,遗传、炎症和自身免疫反应可能参与了该病的发生与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失调和自身免疫反应对烟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对烟雾病循环免疫景观的研究尚不足。


在本项研究中,团队结合了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和质谱流式技术(CyTOF),对烟雾病患者的PBMCs(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烟雾病患者的循环免疫景观呈现出特定的特征。免疫失调的表现主要集中在T细胞群体的变化,包括效应T细胞的减少和调节性T细胞的增加,这表明循环免疫在烟雾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作者简介


葛培聪 博士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治医师,医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脑血管病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高同型半胱氨酸经TGFβ/Smad通路促进烟雾病内皮间质转化的机制研究”,“北脑-天坛”青年人才,作为课题骨干参与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泛血管疾病早期筛查及识别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王忠诚优秀研究生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首都医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首都医科大学优秀毕业生

截止目前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45篇,总影响因子180余分。代表作发表于《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MedComm》《Stroke》《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Aging and disease》等杂志上。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多次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发言,荣获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优秀论文奖;参与编写5本神经外科学术著作

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官方期刊《Chinese Neurosurgical Journal》青年编辑,以及任《Frontiers in Immunology》《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等期刊审稿人


点击/扫描识别二维码,前往葛培聪 博士后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王文敬 副研究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博士,副研究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肝病研究所,流式技术平台负责人

目前主要利用单细胞技术研究肿瘤中组织微环境特别是免疫微环境改变,以及利用质谱流式配合临床研究者进行以临床诊疗为导向的免疫评估体系研究

发表SCI论文30余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在Pharmacol Res.、Cell. Mol. Immunol.、Eur J Med Chem.、Clin Transl Med.、Cell. Mol. Immunol.、Clin. Infect. Dis.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作为科研骨干参与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德国际合作项目、国自然面上项目等,并获得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及北京市丰台区“科技新星”项目资助

陶初明 博士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天坛医院联合培养)

神经外科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博士师从赵继宗院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 6篇



通讯作者简介


张东 教授

北京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北京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曾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二病区主任,芬兰赫尔辛基医学中心访问学者,比利时自由大学Erasme医院访问学者

长期从事神经外科疾病尤其是脑血管疾病的显微外科治疗及临床基础研究,擅长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出血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治疗烟雾病,达到较高的学术造诣;2015-2020年烟雾病、willis环等关键词相关论文发表数量世界第一

主持并参与“十一五”“十三五”“十四五”科技攻关等重大科研计划,以及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

出任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缺血性卒中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急诊医学会心脑血管病学组委员、北京市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会员、中国卒中学会脑血管外科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中老年医疗保健分会委员、国家卫健委第一届泛血管医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神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点击/扫描识别二维码,前往张东 教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赵继宗 院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外科医学院荣誉院士,神经外科学专家。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院长,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教授、主任医师

赵继宗教授长期从事神经外科学临床和基础研究,在微创神经外科、脑血管外科和脑认知转化研究方面做了许多开拓性工作。主持国家9-5至12-5脑血管病外科治疗攻关(支撑)项目,攻克巨大动静脉畸形和复杂动脉瘤外科治疗关键技术。推广脑出血规范化微创手术技术,在全国普及烟雾病诊断和外科治疗。2016年赵继宗团队主持国家13-5项目“复杂性脑血管病复合手术新模式治疗”,提出“脑心同治”理论并付诸实施。2018年获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专项“脊髓损伤康复”。国内率先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平台,将神经外科手术从脑结构性保护推向脑功能保护新高,使我国神经外科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作为学科带头人,引领神经外科与中科院、北大、清华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认知障碍脑疾病临床转化研究。任世界神经外科联盟执委后,带领中国神经外科走上国际舞台

发表论文536篇,其中SCI收录195篇。主编出版《颅脑肿瘤外科学》、《血管神经外科学》和《微创神经外科学》等专著13部,主持制定了我国《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2018年获吴阶平医学奖,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和中华医学会科学进步一等奖各1项。获全国和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优秀科普工作者


点击/扫描识别二维码,前往赵继宗 院士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