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目前复杂动脉瘤或巨大型动脉瘤虽有多种手段进行治疗,但由于其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高、远期复发率高等问题,仍是目前治疗的难点。开颅夹闭或血管搭桥手术,由于开颅创伤、术后并发症、桥血管通畅性以及患者对开颅手术的恐惧等,很多病人不愿选择此类治疗方法;而普通支架辅助栓塞有复发率高的问题;所以血流导向治疗已成为复杂动脉或巨大型动脉瘤的可供选择的重要手段。
病例一
Lattice治疗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
01
临床信息
基本信息:60岁,男性。
主诉:左侧肢体乏力半年余,加重3天。
现病史:缘患者2023年09月24日晨起时突发左侧肢体乏力,跌倒在地,伴言语含糊,无胸闷头晕,无呕吐抽搐,无意识障碍,无二便失禁,遂至外院就诊,查CT+CTA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右侧MCA动脉瘤。3天前,患者感左侧肢体乏力,站立欠稳。
既往史:既往高血压2年余,未系统服用药物。
查体:左侧肢体肌力4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
术前影像资料
02
术前影像:
右侧颈内动脉造影。
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形态不规则,并有子瘤两枚,动脉瘤大小约5.4*6.3mm。
Lattice选型:
初步诊断: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
侧别、位置:右侧、大脑中动脉M1分叉部。
动脉瘤的形态:形态不规则,并有子瘤两枚,动脉瘤大小约5.4*6.3mm。
动脉瘤大小(mm):长 6.3;宽 5.4;高 3.8
动脉瘤颈宽度(mm):4.5
载瘤动脉直径(mm):远端 2.0;近端 2.3
选择Lattic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2.3*20mm,2个球囊
治疗方案:
经过综合考虑,选择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治疗此动脉瘤。
术前难点分析:
1.右侧大脑中动脉M1分叉部动脉瘤,形态不规则,且有两个分叶,术中操作容易破裂。
2.右侧大脑中动脉有狭窄,支架到位困难及打开困难。
3.支架释放需到达M2段,同时M1、M2成直角,血管迂曲,释放支架有难度。
4.瘤体有分支发出,未来缺血事件预防的问题。
术中使用材料:
5F 115cm中间导管
0.014”200cm微导丝
支架微导管
2.3mm*20mm Lattic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03
手术过程
微导丝、微导管到位
Lattice远端释放
Lattice近端释放
术后正侧位造影
术后CT
病例二
Lattice治疗右侧颈内动脉C6段巨大动脉瘤
01
临床信息
基本信息:57岁,女性。
主诉:右眼视力下降3年余。
现病史:缘患者10年前出现头晕,近3年症状明显加重,伴视力模糊,视野改变,右眼尤甚,当时患者未予重视,未进行系统治疗。后体检中偶然发现颅内巨大动脉瘤,2024年2月6日遂至外院完善头部MR,颅内MR提示:1.右侧中颅窝巨大动脉瘤(右侧颈内动脉供血),请结合血管增强扫描。2.双侧额顶枕叶及左侧岛叶缺血灶。3.所示斜坡强化结节,性质待定。头部CT提示:右侧中颅窝底肿物,考虑动脉瘤,来自右侧颈内动脉C5可能性大。颅脑CTA提示:肿物与右侧颈内动脉C5段分界不清;颅内动脉硬化,管腔轻度变窄。CTP提示:肿块呈高灌注;右大脑半球灌注亦明显增高。双侧筛窦炎症。为寻求进一步治疗,拟“颅内巨大动脉瘤”收入我科。
既往史:无特殊。
查体:右视物昏花,右眼视力较差,视野改变。
术前影像资料
02
术前影像:
CT图像:
MR图像:
DSA图像:右侧颈内动脉造影(正位)。
DSA图像:右侧颈总动脉造影(侧位)。
DSA图像:右侧颈内动脉造影(侧位)。
DSA图像:左侧颈总动脉造影。
术前测量:
测量载瘤动脉直径及瘤体大小,预估支架长度。
右侧颈内动脉C6段巨大动脉瘤,大小约40mm*45mm。
Lattice选型:
初步诊断:右侧颈内动脉C6段巨大动脉瘤。
侧别、位置:右侧颈内动脉C6段。
动脉瘤的形态:巨大囊性动脉。
动脉瘤大小(mm):长 40;宽 45;高 40
动脉瘤颈宽度(mm):10
载瘤动脉直径(mm):远端 4.0;近端 4.5
选择Lattic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4.1*30mm,5个球囊
治疗方案:
巨大动脉瘤,射流明显,故选择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
术前难点分析:
1.动脉瘤大小大40mm*45mm,巨大动脉瘤,瘤体射流明显,远端血管纤细,微导管可能到位困难。
2.颈内动脉极其弯曲,通路建立困难。
3.瘤颈较宽,释放支架时,容易掉入瘤内。
术中使用材料:
5F 115cm 中间导管
弹簧圈微导管
0.014” 200cm 微导丝
Sine 27微导管
4.1mm*30mm Lattic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25mm*50cm 弹簧圈 两枚;20mm*50cm 弹簧圈 七枚
03
手术过程
行右侧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治疗,支架微导管Sine 27到达大脑中动脉远端,弹簧圈微导管头端塑形后填入成篮
(左滑查看更多图片)
输送Lattice密网支架到位,并开始释放,头端释放顺畅,打开迅速,贴壁良好
继续依次填入弹簧圈后,造影观察
(左滑查看更多图片)
术后造影,支架贴壁良好
(左滑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体会
1、病例1是大脑中动脉M1分叉动脉瘤,形态复杂,瘤颈宽,且M1有狭窄,同时M1段和M2段血管成直角样弯曲,支架释放可能有一定难度。且动脉瘤在M1分叉部,需要尽量减少对分支血管的覆盖,这对支架的定位要求很高。而Lattice一大优势为原位释放,首个机械球囊marker即为远端定位参考点,为支架释放的精准定位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术后即可可见支架贴壁良好,动脉瘤内造影剂滞留明显。
2、病例2是颈内动脉C6段巨大型动脉瘤,瘤体大,瘤颈宽,通路血管弯曲,术中为避免支架向动脉瘤内疝入,远近端均需锚定足够的长度,同时支架又不宜过长,同时填塞弹簧加支撑。术毕可见支架贴壁良好。Lattice定位精准,打开过程顺畅,宽颈处没有疝入动脉瘤,这和Lattice本身为钴铬合金及独特的编织结构有关。
3、这两例病例中,血管较为迂曲,Lattice依然顺利通过,具有较为良好的通过性。
4、复杂动脉瘤及巨大型动脉瘤的闭合情况需要长期的随访结果进行验证。

术者简介
陈发军
广东省中医院
医学硕士,南方医科大学毕业,发表及参与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2篇,承担省级课题两项擅长脑血病、脑肿瘤、脊髓血管病、脊柱肿瘤、脑外伤、脑积水等疾病的诊疗与研究,能够完成颅内外支架术、动脉取栓术、脑动脉瘤栓塞及夹闭术、脑血管畸形栓塞及切除术、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脑血管搭桥术、脊柱肿瘤切除术、脊髓血管畸形栓塞及切除术、神经内镜手术、脑外伤手术等
张迎光
广东省中医院
从事脑及脊髓神经介入治疗临床及基础研究30余年。擅长复杂脑动脉瘤、脑血管狭窄、动静脉畸形、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自发性硬脑膜动静脉瘘等脑、脊髓血管病等疾病的诊断及介入治疗
彭子壮
广东省中医院
擅长颅脑损伤、脑出血、脑肿瘤、脑积水及癫痫、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显微手术及其中西医康复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薛道金
广东省中医院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脑出血、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脑动脉狭窄、烟雾病等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神经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脑垂体瘤、脑膜瘤、脑胶质瘤的诊断和微创手术治疗。脑恶性肿瘤、脑出血/脑外伤后昏迷、脑积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甄政
广东省中医院
住院医师,医学硕士。颅脑损伤、脑出血、脑肿瘤、脑积水及癫痫、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手术治疗;脑血管病(如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脑梗塞、脑血管狭窄、烟雾病等疾病)的诊断及神经介入、外科手术治疗
特别编辑:
张俊龙
阳江市中医医院
颅脑外科主治医师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曾在广东省中医院,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进修学习。现任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神经外科管理分会委员,阳江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脑肿瘤等神经系统疾病;灵活运用中医特色方药治疗头晕、头痛、失眠症、各种疼痛症等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