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例展播
1
病例信息

患者:男性,70岁。
主诉:因“被发现神志不清3小时余”入院。
现病史:
患者晚上21点入睡,入睡前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22点被家属发现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大小便失禁,急送当地县医院就诊。
查血常规、生化、凝血未见异常;心电图提示心房纤颤;头颅CT示多发性脑梗死,左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头颅CTA提示左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拒绝静脉溶栓治疗,转至我院行急诊机械取栓。
既往史:脑梗死、房颤病史,无后遗症及抗凝治疗。
入院查体:浅昏迷,双眼左侧凝视,左侧肢体强刺激有退缩反应,右侧肢体刺激无反应,右侧Babinski征阳性。NIHSS 34分,mRS 5分。
2
术前影像
头颅CT

头颈部CTA


3
参考指南


4
术前讨论
患者男性,70岁,突发意识障碍,NIHSS 34分,头颅CT未见出血,头颅CTA提示右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患者发病时间小于6小时,家属签字同意急诊取栓治疗。
1、左侧颈动脉闭塞脑梗死;
2、左侧颈内动脉闭塞;
3、心房颤动。
- 患者老年男性,起病急骤,有房颤病史,闭塞部位为常见栓塞病变位置,心源性栓塞可能性大; 
- 头颅CT未见出血,头颅CTA提示左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发病时间6小时内可不行头颅CTP检查; 
- 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考虑左侧颈内动脉为责任血管,有介入治疗指征; 
- 考虑在局麻+全麻下经股动脉行左侧颈内动脉取栓术; 
- 手术风险:医源性夹层、血管破裂、远端或新流域栓塞等。 
5
术中器械
8F股动脉短鞘
8F 通桥大禹®球囊导引导管
6F 125cm 通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
0.014" 微导丝
0.021" 微导管
5mm*30mm 取栓支架
6
治疗过程
右侧颈动脉造影未见向左侧代偿。

左侧颈动脉造影提示左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

微导管置入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造影确认真腔。

置入一枚5*30mm 取栓支架造影。

充盈BGC球囊抽拉结合取栓一次。





7
手术总结
支架联合抽吸可提高再通率;
使用BGC可减少远端栓塞事件,提高三级再通率;
BADDASS技术结合BGC、大口径中间导管和支架的优点,显著提高取栓一次再通率,实现快速三级再通。
术者简介
李维强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内三科副主任医师,2005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医学系。
安徽省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委员。
安徽滁州市神经病学学会常委 。
2016年在南京鼓楼医院进修神经介入。
2021年在上海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进修神经介入。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作线上专业交流
本内容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讲课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非通桥医疗推广产品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