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05日发布 | 1669阅读

【中国声音】脑脊液质谱分析在生物标志物发现、多组学阐明疾病机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评估等方面技术与应用进展的系统综述

熊南翔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张兆威

武汉纺织大学

戴璇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徐东源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达人收藏



近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熊南翔教授团队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中科院1区top期刊,IF:14.9)上发表题为“Mass spectrometry for biomarkers, disease mechanisms, and drug development in cerebrospinal fluid metabolomics”的论文。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的8年制研究生徐东源为第一作者,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戴璇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熊南翔教授和武汉纺织大学生物工程与健康学院张兆威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高,对健康威胁大,并且发病机制远未明了。由于脑组织标本取得困难性很大,脑脊液成为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标本。脑脊液循环于中枢神经的蛛网膜下腔,很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在脑脊液中会出现特异的分子改变。采用质谱学方法,探究脑脊液中的各种异常分子可以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
但是,由于脑脊液标本的特殊性,其它种类的标本的质谱学分析方法和策略不能完全成为脑脊液分析的借鉴。因此,目前该领域在脑脊液样本处理、检测流程、数据分析以及多组学数据整合等方面存在较多争议和空白,阻碍了基于脑脊液分析的中枢神经疾病发病机制研究。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熊南翔教授武汉纺织大学张兆威教授团队此前在脑胶质瘤、帕金森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样本分析的研究工作中密切合作,取得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对脑脊液样本的分析方法与技术有着较多的创新,对技术前沿有着较先进的理念。因此,针对目前脑脊液质谱分析的前沿技术与应用进展进行系统述评。
在分析技术部分,分析比较了靶向与非靶向代谢组的前处理方法、多种质谱分析平台以及主流和潜在的代谢物定量策略。在实际应用部分,强调了脑脊液分子层面的组学分析在生物、临床、药理等领域的价值,如生物标志物发现、多组学阐明疾病机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评估。最后总结了该领域现有的挑战和前景,如脑脊液代谢物数据库的集成和共享,MS检测协议的标准化和数据相互识别,以及多组学数据的数据挖掘等。论文一经发表,立刻引起了全世界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的热烈关注。

注:《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是分析化学领域的顶级学术期刊,专注于分析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前沿,发表的论文主要为分析化学的新发展简要、批判性概述,叙述性评价等。该期刊以严格的同行评审过程和对创新性的高要求而著称。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5993624001080


通讯作者简介


熊南翔 教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 

2018年度荆楚楷模,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青年医师2016年度奖获得者

湖北省神经电生理与调控学会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神经电生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神经修复材料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促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外科基础与临床分会委员、海峡两岸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周围神经外科专委会神经电生理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术中电生理监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术中电生理监测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功能神经外科分会常委、湖北省神经科学学会副会长 

主持各类国家级课题7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0篇以上,在Nature Commun、Sci Adv、TrAC、eLife、Cancer Research、J Neurosurg等杂志发表SCI论文8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华夏医学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牵头制定专家共识和标准4部 

率先使用神经外科机器人开展各类神经外科手术;采用微创手术方式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疾病疗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采用全面质量控制式立体定向深部脑刺激手术治疗梅杰综合征、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病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个体化手术治疗先天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梗阻性脑积水,对婴幼儿脑积水的治疗有深的造诣;神经调控技术治疗植物人持续状态和个体化微创手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疗效在全国先进水平;微创治疗顽固性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卡压等周围神经疾病治愈率高、康复快速,在全国领先 

张兆威 教授

武汉纺织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生物工程与健康学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武汉纺织大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卫林院士团队核心骨干成员,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武汉市3551“产业教授”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理学学士、硕士,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工学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

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粮食)科技专项课题、国家外国专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省级项目等。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Matter、Advanced Materials、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ACS Sensors、Analytical Chemistr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50篇。担任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Biosensors、Foods等期刊编委。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章)。获授权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发明专利15件,中国发明专利50余件,获中国专利优秀奖。研制行业标准6项。相关技术在上市公司、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转化

第一作者简介


戴璇 博士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博士,主治医师。武汉大学医学院留学生MBBS教育教学秘书。中国女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2022-2027);中国女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2022-2027)。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5篇,参与并完成二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在湖北省较早开展机器人辅助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脑电图术SEEG,机器人辅助治疗复杂脑血管病及机器人辅助下脑深部病变活检术等手术。在机器人辅助神经外科领域,已完成病例术,在湖北省位居前列

采用微创手术方式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疾病;个体化评估及手术治疗脑积水患者

徐东源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八年制研究生,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1篇。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