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06日发布 | 619阅读

【精选编译】延迟治疗对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长期神经功能结果的负面影响:一项纵向队列研究

张颖影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周玉会

编译文章投稿作者

方亦斌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许奕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本次陈鹏宇医师、周玉会医师编译,为大家带来《延迟治疗对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长期神经功能结果的负面影响:一项纵向队列研究》,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学院的Victor Gabriel El-Hajj评估了手术或介入延迟治疗对sdAVFs长期神经功能结果的影响,结果已于2024年3月发表在《Neurosurgical Focus》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Victor Gabriel El-Hajj, et al. Neurosurg Focus. 2024;56(3):E14. doi:10.3171/2023.12.FOCUS23703】



研究背景


硬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种罕见的影响脑和脊髓的血管畸形。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s)是最常见的影响脊髓的血管畸形。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学院的Victor Gabriel El-Hajj评估了手术或介入延迟治疗对sdAVFs长期神经功能结果的影响,结果已于2024年3月发表在《Neurosurgical Focus》上。



研究方法

在这项回顾性、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中,作者调查了2005年至2020年期间在三级诊疗中心确诊的sdAVFs连续患者。采用Aminoff-Logue残疾量表(ALS)在多个时间点评估患者的步态和排尿功能,包括症状发作、初级医疗机构就诊、首次专科门诊就诊,以及中期和长期随访时。术后长期步态和排尿功能的ALS评分是主要结果。



研究结果


基线数据



研究纳入了34名患者,其中,年龄中位数为65岁(IQR 55–72岁)。女性占29%(n=10),74%(n=25)为右侧病变,这些病变主要位于腰椎(47%,n=16),其次是胸椎(41%,n=14)、骶骨(9%,n=3)和颈胸交界(3%,n=1)区域。从症状发作到初级医疗机构就诊的中位时间为49天(IQR 25–579天),再加上42天(IQR 1.5–167天)才进行首次专科门诊就诊。从诊断到治疗的中位时间为42天(IQR 12–92天;图1)。


图1. 34名sdAVFs患者在初级医疗机构就诊、诊断性MRI、首次专科门诊就诊和首次治疗时延迟治疗的情况。


关于治疗,50%进行栓塞治疗,32%进行手术治疗,18%采用了联合治疗。中期随访的中位时间为5.3个月(IQR 4.1–8.5个月),长期随访的中位时间为6.7年(IQR 2.3–9.9年;表1)。在最后一次治疗中,所有34个sdAVFs都完全闭塞。


表1. 34名sdAVFs患者的特征。


ALS评分变化



术前步态和排尿功能的ALS评分逐渐下降(图2)。术后随访期间观察到有显著改善。但是术后改善并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图2. 34名sdAVFs患者中,根据ALS评估,从症状发作到术后长期随访期间步态和排尿功能的变化。


长期随访ALS评分的预测因子



在预测较差的长期步态ALS评分模型中,高龄(OR 1.10,p=0.007)、术前步态ALS评分差(OR 5.12,p<0.001)以及从首次专科门诊就诊到首次治疗的时间长(OR 1.00,p=0.040)显示出显著独立相关性(表2)。而性别、治疗方式、从初级医疗机构就诊到首次专科门诊就诊时间、病变部位未发现类似的显著相关性(p≥0.05)。在预测较差的长期排尿功能ALS评分模型中,只有术前排尿功能ALS评分差显示出显著相关性(OR 92.7,p<0.001;表3)。


表2. 预测较差的长期步态ALS评分模型。


表3. 预测较差的长期排尿功能ALS评分模型。



研究结论

手术和血管内治疗均可显著改善sdAVFs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治疗延迟与长期预后不良相关。因此,早诊断和早治疗有助于神经功能保护。



关注硬脊膜动静脉瘘

沿C1脊神经分布的CCJ-DAVF的病例系列报道及文献回顾


对硬脊膜动静脉瘘变异类型的认识:一种少见但重要的变异


硬脊膜动静脉瘘:诊断、结局和预后因素


组 稿




张颖影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编 译




陈鹏宇 医师



周玉会 医师



审 校




方亦斌 副教授

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终 审




许奕 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