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06日发布 | 2740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莱阳中心经验丨短鞘+Tethys®中间导引导管经股建立通路在交通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

姜京超

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

彭龙锋

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








单纯短鞘+Tethys®中间导引导管经股建立通路?



优势有哪些?



接下来的病例为你揭幕……








C A S E

     本 期 病 例   




01

病史介绍


患者:男性,63岁。


主诉:因“突发头痛约3.5小时”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3.5小时前在干农活时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无意识丧失,无肢体抽搐及大小便失禁。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数年,未规律服药;无糖尿病及心脏病史。


入院查体:血压:160/90mmHg,神志清,精神差,Hunt-Hess 2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应灵敏,颈部抵抗,双肺呼吸音清,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V级,双侧膝腱反射(++),双巴氏征(-)。


02

术前影像


入院CT


DSA影像


从影像可以看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有360°迂曲,且远端多出弯曲处,通路建立对中间导管的挑战较大!


03

初步诊断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并蛛网膜下腔出血。


04

术中涉及介入器械


6F 105cm Tethys®中间导引导管

Headway-17微导管

Traxcess导丝

Jasper®簧圈×若干


05

治疗经过


股动脉穿刺置6F短鞘,6F 105cm Tethys®中间导引导管在125 多功能导管辅助下超选至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后膝部,为后续治疗稳定支撑通路。

使用首枚Jasper®弹簧圈稳定成篮。



06

术后情况


术后即刻影像。


患者术后情况:术后患者无神经功能障碍,顺利出院。




病例小结 >>


此病人存在少见的寰前节间动脉。胚胎早期,在颈动脉和基底动脉之间存在4条原始吻合动脉(除后交通动脉),从上而下分别为三叉动脉、内听动脉、舌下动脉及寰前节间动脉;

一般出生后这些吻合动脉就会闭合,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之间仅靠后交通动脉连通。如果这些吻合动脉没有完全退化闭合,就会形成永存的三叉动脉、内听动脉、舌下动脉和永存的寰前节间动脉。其中永存的三叉动脉最常见,永存的寰前节间动脉最少见。寰前节间动脉可起源于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起源于颈内动脉者称为I型,来自颈外动脉者属于Ⅱ型。本患者属于寰前节间动脉I型。


此病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有360°迂曲, Tethys®中间导引导管可以非常顺滑地通过。我们在动脉瘤栓塞术中最常采用的是6F短鞘+6F Tethys®中间导引导管,而非长鞘+中间导管组合。

此例Tethys®中间导引导管放置于海绵窦段后膝部,无论在弹簧圈成篮还是在填塞过程中,其支撑力都非常优秀,可见Tethys®中间导引导管具有非常好的通过性及支撑力。


长鞘+中间导管,费用高,DRG超标,而且操作繁琐,相应的手术风险也会增高。6F短鞘+6F Tethys®中间导引导管在治疗动脉瘤中支撑性、到位性,完全可以满足手术的需要。


术者简介




姜京超

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

副主任医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

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2010-2011年在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

山东省疼痛医学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常委、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卒中学会介入与手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疼痛医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疼痛医学会小儿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烟台医学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委员、烟台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专业特长: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烟雾病颅内外血运重建、硬脑膜动静脉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取栓、高血压脑出血、颈动脉内膜剥脱等出血性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神经介入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对重症颅脑创伤治疗有丰富的经验;能够完成颅内脑膜瘤、胶质瘤等神经肿瘤的手术治疗。

发表论文10余篇,著有著作四部。


彭龙锋

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

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

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脑功能与数据专业委员会委员。

2015年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进修学习,擅长重型颅脑创伤、高血压脑出血、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及外科手术治疗。

发表论文10余篇,著作2部。

特别说明:本页面所包含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本页面所包含的内容,仅为专家个人观点,不能代替医疗专业人士的判断。本页面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嘉介谈

63.8万阅读 | 398内容

由AI智能生成
  • 1. 
    在交通动脉瘤栓塞术中,6F短鞘+Tethys®中间导引导管经股建立通路时,如何确保其在颈内动脉起始部360°迂曲情况下准确到位?
  • 2. 
    对于存在寰前节间动脉I型的患者,在交通动脉瘤栓塞术中,6F短鞘+Tethys®中间导引导管经股建立通路是否需要特殊的操作技巧?
  • 3. 
    与长鞘+中间导管组合相比,6F短鞘+Tethys®中间导引导管在交通动脉瘤栓塞术中,其在降低手术风险方面的具体机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