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为当期Nature Neuroscience封面图片)
近日德国柏林夏里特医学院的 Ningfei Li、Andreas Horn 等人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Mapping dysfunctional circuits in the frontal cortex using deep brain stimulation 的研究论文[1]。该文章使用脑深部电刺激(DBS)绘制功能失调的脑环路图谱,将有助于改进特定神经疾病的治疗方法。研究结果有助于引领人们认识导致这类疾病的脑环路,从而推动发现进一步治疗的潜在靶点。。
研究背景
大脑就像人体的“集控中心”,它操控着我们的运动、语言、情绪,同时与很多疾病紧密相连。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抑郁症、自闭症……众多与神经和认知有关的疾病,在医学发达的今天,仍有大量难题尚待攻克。其中,有的发病成因和机制不明确,有的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案。些症状涉及特定大脑回路的功能障碍。DBS在脑内手术植入电极,“拯救”功能失常的脑网络。对丘脑底核(丘脑下方的一个小型结构)进行DBS,常用于治疗帕金森病以及肌张力障碍、强迫症和图雷特综合征。不过,究竟刺激哪些脑环路才能使每种疾病的症状得到最大改善,一直都不清楚。只有鉴别出这些环路,才可能使治疗策略更有针对性且效果更好。
研究概述
文章首次从连接组学的角度,应用纤维束过滤(fiber filtering)的方法,研究了单一刺激靶点(丘脑底核)、多种不同疾病(肌张力障碍、帕金森氏病、抽动秽语综合征和强迫症)的深部脑刺激(DBS)手术患者的连接组学特征,识别了四种疾病不同的功能失调回路,显示大脑皮层的感觉运动区、初级运动区、运动辅助区和扣带回的功能失调投射分别与肌张力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帕金森病和强迫症相关。
该研究收集了261名帕金森病(PD)、肌张力障碍(DYT)、强迫症(OCD)或图雷特综合征(TS)患者的数据,这些患者此前接受过在丘脑底核植入脑深部电刺激(DBS)电极的手术。这些数据能使作者了解哪些脑环路受到DBS的调控,以及其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
图1 皮质(下)功能障碍定位方法概述 a. 深部电刺激最优靶点图谱计算 b.深部电刺激纤维束过滤(图片来自原文)
该研究发现,丘脑底核与感觉运动皮质的互连和治疗肌张力障碍的相关性最大,与主要运动皮层的互连与治疗图雷特综合征的相关性最大,与辅助运动皮质的互连与治疗帕金森病的相关性最大,与腹内侧前额叶和前扣带回皮质的互连和治疗强迫症的相关性最大。
此外,应用这一发现于一位帕金森症患者和两位强迫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通过特定的深脑电刺激(DBS)治疗后,这些患者均报告了症状有一定的改善。
研究意义
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导致相关疾病的大脑回路的认识,推动发现潜在的治疗靶点,优化深部脑刺激治疗方案,同时也为进一步构建人类大脑功能障碍的连接组奠定了基础,但仍需开展进一步研究并验证患者特异性的治疗效果。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