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30日发布 | 3912阅读
脑肿瘤-脑转移瘤

【病例分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放疗团队:脑肿瘤多学科融合经顶枕入路右顶枕叶占位显微切除+术中放疗手术1例

陈银生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陈媛媛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钟升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陈阿龙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牟永告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达人收藏

“术中放疗促进了医院脑肿瘤多学科融合(MDT),使颅内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也促进了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进程,进一步大大了降低肿瘤的复发率,为恶性脑肿瘤患者增添新的希望。”——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牟永告、陈银生、钟升教授及放疗科陈媛媛教授团队通过蔡司显微外科技术Pentero800下YELLOW560黄荧光及INTRABEAM500在脑转移瘤术中的应用,总结了联合技术在脑转移瘤中应用的相关经验、价值及未来潜力。以下是“经顶枕入路右顶枕叶占位显微切除+术中放疗手术”1例,欢迎大家阅读、转发和分享!




ZEISS YELLOW560黄荧光的价值和优势:


1. 既能突显荧光标记组织,又能同时维持正常组织为自然色彩的术中荧光技术;

2. 帮助医生描绘肿瘤的形态,并确定肿瘤组织的位置和边界,指导医生完成肿瘤组织的切除;

3. 对于胶质瘤或转移瘤等边界不清、“多点爆破”、或累及重要脑功能区的肿瘤,黄荧光辅助下能最大程度、安全可靠地完成肿瘤的全切。





ZEISS INTRABEAM术中放疗的价值和优势:


1. 肉眼直视下精准靶向治疗,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解决瘤床2-3cm高复发风险区域;

2. 提高生物等效剂量,保证靶区剂量同时更好地保护正常脑组织及功能区;

3. 提前放疗治疗时间窗,提高院内MDT诊疗协同效率。





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61岁,因“肺腺癌综合治疗后3年余,头痛恶心1月余”入院。


现病史:患者2020年5月因“左上肺占位”于外院行“胸腔镜辅助下左肺上叶舌段及下叶基底段切除术+肺门纵膈淋巴结清除术”,术后病理提示:浸润性腺癌,pT1bN0M0 IB期。术后予AP方案4程,规律复查。1月前出现头痛,以顶枕部为主,伴头晕恶心呕吐,20天前开始出现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摔倒2次,无意识障碍。

术前MRI


2024年2月外院颅脑MR:2024年2月16日至价州市人民医院行颅脑MR提示:右侧顶枕部可见一巨大不规则混杂信号影,T1低信号,T2及FLAIR高信号影,周围可见大片脑水肿影,右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向左偏,考虑右侧顶枕部巨大占位性病变,伴瘤卒中。术前初步诊断:右顶枕叶占位转移瘤?

术前MDT讨论


手术指征:右侧顶枕病灶,周边大片水肿,右侧脑室有受压,患者有头痛、呕吐等颅高压表现,无手术禁忌症,充分多次医患沟通。


MDT讨论意见:患者为肺腺癌综合治疗后,顶枕部单发占位,考虑为转移瘤,病灶邻近基底节区(距离1.5cm),与脑干有足够的安全距离,通过术中放疗,直视下进行靶区精准照射,降低转移灶周围正常组织受量,缩短手术及术后放疗的间隔时间,减少肿瘤再增殖,以期获得良好的局部控制率和安全性。


手术方式:电生理监测+荧光素钠辅助+神经导航+B超引导下右顶枕叶占位显微切除+硬脑膜修补+颅骨骨瓣修补+颅内压监护传感器置入+术中放疗术

手术过程


手术经过、术中出现情况及处理:


(1)患者左侧位,Mayfield头钉头架固定头部。导航定位肿瘤,标记右顶枕叶马蹄形切口,长约15cm。电生理电极置入。“厉设得”皮试阴性后给药。

(2)消毒:2%碘酊2遍、75%酒精脱碘2遍,铺无菌巾,切口膜。

(3)垂直切开头皮、筋膜,分离皮瓣后外翻固定。磨钻钻孔后形成骨瓣后骨蜡彻底封堵骨缘骨窗四周硬脑膜悬吊。

(4)置入显微镜,硬膜放射状剪开。术中B超定位病灶位置,肿瘤位于右顶枕叶皮层下,51mm 40mm,荧光显影明显,灰红色,血供丰富,与正常脑组织分界清楚。取棉片识别保护正常脑组织,于病灶、脑组织水肿分界予以分离病灶,行病灶完整切除。

(5)残腔彻底止血,于瘤腔内置入4.0cm球形施用器,放疗科陈媛媛教授、陈阿龙技师协助行术中放疗,术中放疗给予剂量为18Gy/0mm,放疗全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瘤腔无明显出血、肿胀等。

(6)残腔再次彻底止血,少量覆盖止血纱布。清点后器械敷料无误,人工硬膜修补缝合硬膜,硬膜下留置颅内压监护传感器1根,留置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各1根,颅骨塑形后予钦钉连接片固定。缝合帽状腿膜、皮肤。

(7)术中出血100ml,未输血。麻醉清醒后拔气管插管。





电生理监测+荧光素钠辅助+神经导航+B超引导下右顶枕叶占位显微切除

术中放疗定位


球形施用器置入瘤床,保护周围正常脑组织


术后影像


术中/术后病理


术中冰冻:送检组织中见中分化腺癌浸润,待石蜡切片及免疫组化结果进一步诊断



术后情况


神志清楚,精神可,颈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粗测右耳无听力,左耳听力正常,口角向左侧歪斜,伸舌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9次/分,血氧100% ICP9。心律齐,心音有力,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四肢活动可,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肢体肌力III级,双侧膝反射正常,克氏征阴性,布氏征阴性,巴氏征阴性。


医生体会


陈媛媛教授:

该患者为61岁老年女性,肺腺癌综合治疗后3年余,主因头痛伴头晕恶心呕吐1月,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20余天发现顶枕部占位,高度怀疑肺癌脑转移,但占位性病变性质未明确;颅内顶枕部占位效应明显,手术可迅速患者颅内高压症状,消除病灶对周围脑组织压迫,明确肿瘤性质。因该患者顶枕部占位为唯一进展部位,通过手术联合术中放疗,可以缓解占位效应,明确病理,提高肿瘤局部控制,降低术后脑膜播散风险,保护周围正常脑组织,减少术后放疗带来的高放射性坏死风险。


钟升教授:

术后放疗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手术区及周围区域的残留肿瘤细胞,亚临床病灶。与传统放疗相比,术中放疗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更小。有助于转移瘤患者减少局部复发,减少远处转移。外科手术解决临床病灶,术中放疗解决残留肿瘤细胞,二者互为辅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专家简介

陈银生 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

擅长胶质瘤、脑膜瘤、神经鞘瘤、转移瘤等脑肿瘤的显微手术及综合治疗

担任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青委会副主委、广东抗癌协会神经肿瘤青委会副主委、广东医师协会神经外科评委会副主委、广东医师学会神经肿瘤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胶质瘤单病种专家

获得亚洲神经肿瘤协会青年医师奖(第一)、世界神经外科联盟青年医师奖(第二)等多项荣誉


陈媛媛 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神经肿瘤放疗亚专科负责人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脑转移瘤专委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神经肿瘤专委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放疗分会神经肿瘤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放疗分会营养学组委员


钟升 博士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医学博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医师。毕业于哈佛大学,吉林大学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博士后,师从牟永告教授;哈佛大学-吉林大学联合培养临床医学八年制博士,师从赵刚教授、Jean J Zhao教授;哈佛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信息学硕士

连续三年吉林大学国家级博士生奖学金获得者,在BMC Medicin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等杂志累计发表一作SCI论文20余篇,Google Scholar累计引用次数480,H-index:12。Brain、BMC cancer、Biomedical Pharmacology等期刊审稿人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区域联合基金各一项。研究方向主要为胶质瘤的免疫治疗,胶质瘤基因组学分析,结构生物学指导下药物筛选、设计,脑肿瘤的影像组学分析等


陈阿龙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物理师,从事电子直线加速器质控质保,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放疗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等方面工作

硕士毕业于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一作SCI论文4篇,参与一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牟永告 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主任,主诊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神经系统肿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委、中国抗癌协会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技术协会3D打印技术分会委员等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30余年,一直致力于神经肿瘤临床及基础研究。培养硕士、博士二十余人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广州市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等十余项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用新型专利16项,发明专利4项(转化2项)。人民日报第六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获得者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