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成永杰
审阅︱冯华
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的70%以上,是全球老年人口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1]。尽管取栓、溶栓等治疗方法的发展已经显著降低了缺血性脑卒中的死亡率,但是更多的脑卒中患者患有慢性和永久性功能障碍,包括运动障碍、癫痫、痴呆等[2]。临床研究表明,脑白质损伤的程度和神经功能缺陷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3]。脑白质由大量髓鞘化神经元轴突组成,髓鞘是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OL)的膜状突起反复包绕轴突形成的多层膜结构。除绝缘轴突保证动作电位在轴突上快速传递外,OL通过提供乳酸和Sirt2等为轴突提供代谢支持,以保护轴突功能和完整性[4]。然而OL容易受到缺氧和营养剥夺的影响导致凋亡和髓鞘破坏。成年大脑仍存在大量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OPC),可以分化为OL形成新的髓鞘。但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髓鞘动态变化情况及其相关功能意义尚不清楚。
图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损伤区存在广泛髓鞘丢失和无髓轴突。(图源:Yong-jie Cheng, et al., Brain,2024)
图2:tMCAO小鼠已形成髓鞘丢失和新生髓鞘减少。(图源:Yong-jie Cheng, et al., Brain,2024)
图3:髓鞘形成是tMCAO小鼠神经元存活和神经功能恢复所必需的。(图源:Yong-jie Cheng, et al., Brain,2024)
图4:OPC中敲除M1R髓鞘再生并改善tMCAO小鼠神经元存活和神经功能恢复。(图源:Yong-jie Cheng, et al., Brain,2024)
图5:促进髓鞘形成药物改善tMCAO小鼠神经元活性。(图源:Yong-jie Cheng, et al., Brain,2024)
图6:工作总结图:促进髓鞘形成药物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的神经元存活和神经功能恢复。(图源:Yong-jie Cheng, et al., Brain,2024)
参考文献(reference list)
[1] Mendelson, S. J. & Prabhakaran, 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nd Acute Ischemic Stroke: A Review. Jama 325, 1088-1098, doi:10.1001/jama.2020.26867 (2021).
[2] Powers, W. J. Acute Ischemic Stroke.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3, 252-260, doi:10.1056/NEJMcp1917030 (2020).
[3] Georgakis, M. K., Duering, M., Wardlaw, J. M. & Dichgans, M. WMH and long-term outcomes in ischemic 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Neurology 92, e1298-e1308, doi:10.1212/wnl.0000000000007142 (2019).
[4] Baumann, N. & Pham-Dinh, D. Biology of oligodendrocyte and myelin in the mammalia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Physiological reviews 81, 871-927, doi:10.1152/physrev.2001.81.2.871 (2001).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成永杰博士生与基础医学院组胚教研室王斐副教授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陆军军医大学冯华教授、肖岚教授与梅峰教授(Lead Contact)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

通讯作者简介
冯华 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博导
重庆西南医院神经外科学术带头人,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第十一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重庆市首批学术学科领军人才,重庆市首席医学专家,重庆英才名家名师
兼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常委,重庆市医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1.出血性脑卒中防治研究;2.神经系统创伤的救治与神经功能重建;3.脑功能精准定位下脑肿瘤微创切除与光动力诊疗;4.前沿技术在脑科学的转化
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庆市攻关工程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50余项,科研经费10660余万元
获批发明专利26件,其中国际PCT专利8件;主编(译)专著11部,其中英文专著4部
发表SCI论文226篇(IF>10.0的16篇,IF>5.0的87篇),他引5181次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
识别二维码,前往冯华 主任医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肖岚 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研究方向聚焦中枢神经髓鞘发育与再生,以及精神疾病的髓鞘生物学机制
主持科技部脑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课题,以通讯/共同通讯作者在Neuron、Mol Psychiatry、Advanced Science、BRAIN、J Neurosci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
梅峰 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
教授、博土生导师
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主任、重庆市高校“胶质细胞与脑功能”创新团队负责人,受聘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入选陆军科技英才、军委国防卫生优才
获得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20余项,近五年来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Neuroscience,Neuron(2篇),BRAIN,J Neurosci,GLIA等神经科学杂志发表论文15篇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