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0日发布 | 127阅读

【中国声音】高龄患者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以预防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CHANCE-2试验的亚组分析

王拥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团队以《高龄患者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以预防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CHANCE-2试验的亚组分析》(Efficacy and safety of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the elderly for stroke prevention: a subgroup analysis of the CHANCE-2 trial)为题在Stroke & Vascular Neurology杂志上在线发表,王拥军教授为该文的通讯作者。


[Zhang X, Jing J, Wang A,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the elderly for stroke prevention: a subgroup analysis of the CHANCE-2 trial. Stroke Vasc Neurol.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9, 2024. doi:10.1136/svn-2023-002450]


1

研究背景

年龄是缺血性脑卒中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相较于年轻患者,老年卒中患者可能存在症状更重、合并症(如肺部感染和认知障碍)更多、死亡率更高及预后更差等情况。然而,也许是出于对药物不良反应和出血风险的担心,老年患者在接受二级预防治疗方面不如年轻患者积极,临床医生为老年患者开具抗血小板治疗处方时也更为保守。


现有的缺血性脑卒中指南通常不适用于老年患者,且由于年龄限制或对合并症/并发症的筛查,这些患者被多数随机临床试验和登记研究排除在外,有关≥80岁老年患者最佳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科学证据十分有限。因此,在高质量的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中探讨老年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科学意义。


2

研究方法

CHANCE-2(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患者Ⅱ)试验是一项随机试验,评估了替格瑞洛-阿司匹林vs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在轻度缺血性卒中或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且携带CYP2C19功能缺失等位基因的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这项亚组分析中,所有入组患者均按年龄分层:高龄(≥80岁)、老龄(65~80岁)和中老年(<65岁)。主要结果为90天内发生新的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疗效);发生中度或严重出血(安全性)。次要结果包括30天内新发卒中、复合血管事件(卒中、TIA、心肌梗死和血管性死亡)、缺血性卒中、致残性卒中(mRS评分≥2分;范围:0~6,评分越高表示残疾越严重)、任何出血、颅内出血以及90天随访期间的死亡率。


3

研究结果&研究结论

在6412例患者中,406例(6.3%)为高龄患者,2755例(43.0%)为老龄患者,3251例(50.7%)为中老年患者。高龄患者在90天内发生复合血管事件(HR 1.41,95% CI:1.00~1.98,p=0.048)、致残性卒中(OR 2.43,95% CI:1.52~3.88,p=0.0002)、中度或严重出血(HR 8.40,95% CI:1.95~36.21,p=0.004)和死亡(HR 7.56,95% CI:2.23~25.70,p=0.001)的几率较高。在中老年患者中,替格瑞洛-阿司匹林组90天内卒中复发的风险较低(HR 0.68,95% CI:0.51~0.91,P=0.008),而在高龄患者中未观察到这种差异。


研究表明,在CHANCE-2试验中,≥80岁的高龄患者发生复合血管事件、致残性卒中、严重或中度出血以及90天内死亡的风险较高。基因型指导下的DAPT对老年患者可能不如对年轻患者有效。


王拥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病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兼任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脑保护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Stroke & Vascular Neurology》杂志主编。长期致力于脑血管病复发预防策略研究。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脑血管病领域首席专家、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非传染性慢病领域首席专家、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以通讯或共同通讯作者在《New Engl J Med》《Lancet》《JAMA》《BMJ》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并作为第一完成人于2016年和2020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还获得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谈家桢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奖、世界卒中组织(WSO)最高成就奖—“主席奖”、202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