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9日发布 | 688阅读

【精选编译】后循环卒中患者支架取栓后良好功能结局的预测因素

张颖影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赵明

海军特色医学中心

李子付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洪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本次海军特色医学中心赵明主治医师编译,为大家带来《后循环卒中患者支架取栓后良好功能结局的预测因素》,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来自美国文森特医疗中心的Yazan K. Ashouri通过对美国2个大型多中心临床登记研究的汇总分析,来确定使用取栓支架治疗pc-LVO患者良好功能结局的预测因素,结果已于2024年2月在线发表在《Stroke: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Neurology》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Yazan K. Ashouri, et al. Stroke: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Neurology. 2024;4:e001017. doi: 10.1161/SVIN.123.001017】



研究背景


后循环卒中在所有缺血性脑卒中病例中占据15%-26%,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占所有卒中患者的1%,在大血管闭塞中占到了5%-9%。来自美国文森特医疗中心的Yazan K. Ashouri通过对美国2个大型多中心临床登记研究的汇总分析,来确定使用取栓支架治疗pc-LVO患者良好功能结局的预测因素,结果已于2024年2月在线发表在《Stroke: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Neurology》上。



研究方法

将TRACK和NASA登记研究的患者数据进行水平合并,后循环卒中患者被纳入此项分析。将患者分为90天功能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 [mRS] 评分0-2分)和功能预后差(mRS评分≥3分)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和手术资料。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良好功能结局的预测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119例后循环卒中患者中包含基底动脉99例(83.2%)、椎动脉16例(13.4%)、大脑后动脉4例(3.4%),110例患者收集90天随访的mRS数据。44例患者(40%)观察到良好功能预后。mRS评分0-2分的患者的高血压 (61.4%和83.3%;P=0.01)、高脂血症(38.6%和62.1%;P=0.016)、糖尿病(18.2% vs 36.4%;P=0.040)发病率较低。mRS评分为0-2的患者的NIHSS评分较低(15.2±9.95和22.6±9.50;P<0.001),并且在TICI-3级再通的可能性更高(79.5%和42.2%;P<0.001)。两组患者在穿刺时间、是否使用球囊引导导管(BGC)、全身麻醉情况和取栓次数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在多变量分析中,较高的NHISS评分和高血压与较差的功能结局相关。完全再通和静脉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获得更好良好功能结局相关。


表1. 后循环卒中患者的基线参数和临床结局。


表2. 使用取栓支架治疗患者的良好功能(mRS 0-2)预测因素。


图1. 美国真实世界中的NASA/TRACK研究联合分析了基底动脉闭塞的良好功能结局(mRS 0-2)。mRS:改良Rankin量表;NASA:北美急性卒中Solitaire支架取栓;RCT:随机对照研究;TRACK:急性卒中Trevo支架取栓。


表3. 评估后循环LVO取栓治疗良好功能结局预测因素的相关研究。



研究结论

在这项NASA和TRACK登记研究的联合分析中,后循环卒中患者获得良好功能结局可能与较低的NIHSS评分和较少的并发症相关。静脉使用rt-PA、高血压、最终TICI-3、较低的NIHSS评分是影响功能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



关注后循环卒中

左椎动脉发育不全与后循环卒中和房颤相关心源性栓塞性卒中患者功能结局之间的关系


取栓术手法对后循环卒中预后的影响——基于STAR登记研究结果


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型卒中血管内治疗良好预后的预测因素


组 稿




张颖影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编 译




赵明 主治医师

海军特色医学中心


审 校




李子付 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终 审




洪波 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