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公众号:第91病区
棘手问题:
轻、中、重度疼痛,分别如何用药镇痛?
治疗轻度疼痛的药物
临床上常选用:非甾类抗炎镇痛药(non-steroid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IDs)。这类药物的共性是:结构各异,性质不同,药效相似、均有封顶效应,都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产生镇痛、抗炎、解热、影响免疫和血液功能等五项作用,均有镇痛作用但效果不及阿片类药物,对骨与神经痛疗效甚差。
副作用有停药后就有可能发生“反跳”甚至疼痛再现;心血管负性反应,胃肠道溃疡、出血、穿孔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等器官性的毒性反应,临床上应予以高度警惕。可分为四大类:
①特异性的COX2抑制剂仅有塞来昔布一药;
②特异性的COX1抑制剂也仅有甲酸类的阿司匹林;
③选择性的COX2抑制剂,如美洛昔康等;
④非选择性的COX抑制剂,品种繁多为临床常用。如,乙酸类的吲哚美辛、丙酸类的甲芬那酸(甲灭酸)、杂环芬酸类的萘普生、吡唑酮类的乙酰氨基酚等。
因此临床治疗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选用其中的1~3种药物。
中度疼痛的控制药物多属于弱效吗啡类:可待因及其组方药如西泰孟、氨酚待因;曲马多;属于精神药品的布桂嗪及含有羟考酮的组方药(泰勒宁)和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奥施康定)。
奥施康定,根据药理特性应列为治疗重度疼痛的用药,但由于有了国食监安【2003】349号关于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奥施康定)管理工作的通知,这一文件把其界定在治疗中、重度疼痛的用药上,故用它治疗中度疼痛,就是合理用药了。
重度疼痛的控制主要是强效吗啡类,共有的特点:都是μ受体激动剂,均无封顶效应和器官毒性作用,有效作用时效长(4~6小时),均有可能产生身体依赖和不良反应,合理的用于治疗重度疼痛,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可将不良反应的发生降至最低。即释吗啡、控缓释吗啡(美施康定)、奥施康定、芬太尼透皮贴剂都可用做治疗重度疼痛。奥施康定因其对κ受体激动的药效,对内脏痛的治疗效果优于吗啡,已为基础与临床所认同。由于奥施康定含有38%即释效果和62%的缓释效果,使其在口服1小时后就出现镇痛效果,有效作用持续12小时。鉴于奥施康定的这一特点,在临床应用上有扩大趋势。。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