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05日发布 | 1201阅读

第二轮分中心招募丨重症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监测:一项中国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NEPTUNE)

吴量

天坛

重症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监测:一项中国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brain injury: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China, NEPTUNE)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目的是对比重症脑损伤患者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接受与未接受颅内压监测下两组发病6个月病死率与神经功能结果的差异。希望将在欧美研究的结论基础上,展示中国颅内压监护及治疗现状。
本研究自2023年4月30日项目启动至今,已招募分中心85家,项目开展顺利。为扩大分中心全国各省份覆盖率、保证各中心均衡性,从而使研究结果能够更加真实可靠地反映中国颅内压监测临床现状,项目现开展第二轮分中心招募,各参研中心预计于2024年8月31日前完成纳入至少30例受试者的项目要求,已参研中心无需重复申请加入。



受试者选择

入组标准

1)成人,男性或女性,年龄≥18岁;

2)因出血性原因导致的急性脑损伤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或颅脑创伤;

3)入ICU时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睁眼=1分(刺激不睁眼),运动评分≤5分(无遵嘱运动),或者在进入ICU后48小时内神经功能恶化,GCS评分睁眼=1分(刺激不睁眼),运动评分≤5分(无遵嘱运动);

4)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1)脑损伤未达到相应严重程度未收治入重症监护病房;

2)因颅内感染、脑缺血、先天性畸形、自身免疫性脑炎、颅脑肿瘤引起的颅脑损伤患者;

3)合并全身恶性肿瘤、重大系统器官疾病急性期或功能失代偿期;

4)没有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且没有妊娠试验阴性记录的育龄期女性;

5)正在接受试验性药物或仪器试验。



研究分组

颅内压监测组(ICP组)

来自100家分中心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期间采用颅内压监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颅脑创伤导致的急性重症脑损伤患者。


非颅内压监测组(non-ICP组)

来自100家分中心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期间未采用颅内压监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颅脑创伤导致的急性重症脑损伤患者。



随访计划

基线(进入ICU当日)、进入ICU第1天、第3天、第7天、转出ICU当日、出院当日、入组后6个月±7天。



联系方式

申办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要研究者:高国一 教授

联系人:吴量  jasewl(微信号)

    邓禹 1561130803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NEPTUNE研究学术委员会

2024年3月4日



专家简介

高国一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创伤神经外科主任

  •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颅脑创伤研究室主任

  • 神经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 中华创伤学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 中华创伤学会神经损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颅脑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颅脑伤专业组副组长

  • 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颅脑创伤委员会现任委员

  • Journal of Neurotrauma杂志亚太区编辑

  • 承担多项国家级课题,在Lancet Neurology、Eclinicalmedicine、Intensive Care Medicine等杂志发表论著,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


扫描/点击二维码,前往高国一 教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