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精选编译」由王文佳医师编译,为大家带来《评价Contour囊内装置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和并发症:一项多中心分析》,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来自西班牙Torrecárdenas大学医院的Félix Gallo-Pineda探讨了Contour装置在偶发动脉瘤病例中的应用及其在破裂动脉瘤的急性治疗中的应用,以及潜在并发症和预防方法,结果于2024年1月在线发表在《World Neurosurgery》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Félix Gallo-Pineda, et al. World Neurosurg.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7, 2024. doi:10.1016/j.wneu.2024.01.017】
囊内装置是一种治疗复杂动脉瘤的方法,其特点是在载瘤动脉中不永久放置金属材料。与其他经过深入研究的神经介入装置相比,Contour装置相对较新。来自西班牙Torrecárdenas大学医院的Félix Gallo-Pineda探讨了Contour装置在偶发动脉瘤病例中的应用及其在破裂动脉瘤的急性治疗中的应用,以及潜在并发症和预防方法,结果于2024年1月在线发表在《World Neurosurgery》上。
研究者对在三家医院接受Contour装置治疗的25名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收集了包括年龄、性别、Rankin量表(mRS)、个人习惯、病史、手术细节和WEB闭塞量表(WOS)的相关数据。
本研究纳入了25名候选接受Contour装置治疗的患者,其中包括22例偶发性动脉瘤和3例破裂动脉瘤。样本中包括20名女性和5名男性。患者的年龄介于28岁至88岁,中位年龄为64岁。就基线功能状态而言,只有一名患者的mRS评分为2,其他患者没有任何残疾或依赖表现。18名患者患有单个颅内动脉瘤,4名患者患有2个动脉瘤,2名患者患有3个动脉瘤,1名患者患有4个动脉瘤。
治疗病例中有3名破裂动脉瘤患者,而其余病例均为偶发性。动脉瘤分布在前循环和后循环,包括前交通动脉(Acom)、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尖端、后交通动脉(Pcom)、颈内动脉,小脑后下动脉(PICA)的起始处或大脑中动脉远端。研究者根据动脉瘤的直径和瘤颈直径来选择Contour装置。
手术特征和造影结果
介入手术和血管造影结果的所有数据详见表1。其中,9例(36%)选择7毫米Contour装置;10例(40%)选择9毫米装置;3例(12%)选择11毫米装置;3例(12%)选择14毫米装置。用于植入的微导管包括Phenom 21(美敦力)、Headway 21和Headway 27(Microvention)。其中,4名患者(16%)选择带有球囊辅助的控制性装置释放(图1),使用Scepter球囊(Microvention)和Eclipse球囊(Balt)。
表1. 手术特征和造影结果。
图1. 显示一名67岁女性Acom动脉瘤患者,横径9毫米、瘤颈5毫米(A、B)。术中使用了9毫米的Contour装置(C、D),Scepter球囊(红色箭头)辅助植入,最终的血管造影(E、F)观察到对比剂滞留(绿色箭头)。一年后的动脉造影随访(G、H)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没有再通的迹象,WOS 0-0'级(黄色箭头)。
在3例破裂动脉瘤和3例偶发性动脉瘤(25%)中使用弹簧圈栓塞来辅助动脉瘤闭塞。在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只有一例没有进行Contour解脱释放。这个病例是一例小脑后下动脉(PICA)起始处动脉瘤,动脉直接从动脉瘤颈部发出。一旦Contour植入,存在闭塞分支的确定性风险,因此改为传统的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图2)。
图2. 展示一名68岁男性患者,患有PICA起始处的偶发性动脉瘤,横径9毫米,瘤颈8毫米(A、B),植入9毫米的Contour装置(C)。观察到部分装置突出于在PICA起始处(绿色箭头)之外,因此改用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D)。
共有14名患者(58.3%)观察到Contour植入后动脉瘤内对比剂滞留,其中3例(12%)出现Contour位移。
图3. 展示了一名53岁女性患者,患有Acom的动脉瘤,横径8毫米(A,红色箭头)。计划植入9毫米Contour装置(D)。术后动脉造影显示对比剂滞留(橙色箭头)。术后6月随访(C),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动脉瘤的满意闭塞(WOS 0-0’级)。
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10名患者(占41.6%)达到满意的闭塞(0-0'级);2名患者(占8.3%)达到栓塞1级;4名患者(占16.6%)存在明显的颈部残留;8名患者(占33.3%)的瘤内及其周围区域有明显的对比剂填充(1+3级)。
术后6月随访显示,达到闭塞满意的患者增加至14名(占58.3%);有对比剂通过装置增加至4例(占16.6%);瘤颈残留的患者数量保持不变,为4名(占16.6%)。只有1名患者(占4%)显示出动脉瘤再通(3级),1名患者(占4%)显示对比剂既通过动脉瘤又通过装置(1+3级)。
术后1年随访显示,达到闭塞满意的患者增加至15名(占62.5%);其它栓塞1级、2级和3级的情况均未见变化。
共有15名患者(65.5%)在栓塞一年后获得了令人满意的血管造影结果(0-0'级)。造影剂停滞14例(58.3%)。术中并发症包括:3名患者(12%)出现器械移位;2名患者(8%)的器械出现附着物。晚期并发症包括:5名患者(20%)出现器械移位;1名患者发生轻微中风(4%);3名患者(12%)需要再次治疗,包括血流导向装置、支架植入和弹簧圈栓塞。
图4. 展示一位62岁女性患者,DSA显示一例偶然发现的前交通动脉(Acom)瘤(图A),横径为7毫米,颈宽为4毫米(标记为橙色箭头)。术者选择一个9毫米的Contour装置进行治疗。在6月后的动脉造影随访中(图B),观察到该装置明显移位(标记为红色箭头),这对大脑前动脉A1段产生了影响。通过Dyna-CT检查(图C),确认了动脉瘤的通畅性,这与不理想的血管造影结果(1+3级)相符。
研究结果显示,Contour装置为治疗复杂性动脉瘤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选择。尽管初步成果令人鼓舞,但认识到使用新器械存在学习曲线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并实现无需额外治疗即可获得满意的血管造影结果。
本文强调了Contour装置在治疗复杂动脉瘤方面的潜力和有效性,同时指出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学习曲线,以确保减少并发症并获得优良的治疗结果。

关注Contour装置
组 稿
张颖影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编 译
王文佳 医师
审 校
卢旺盛 教授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
终 审
许奕 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