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44岁。
主诉:以“头晕、头痛伴右侧视物模糊3天”为主诉于2023-09-22入院神外。
现病史:3天前搬重物时出现头晕、头痛伴右侧视物模糊3天,伴恶心、呕吐。无发烧,四肢麻木,乏力等不适。后患者于2023-09-21于新县人民医院就诊,CT示:右侧颞部颅骨内板下占位性病变,建议结合MRI检查。未给予任何治疗。为求进一步诊治,门诊以“颅内占位性病变”收入神经外科。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月,规律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替米沙坦片,各1粒QD,自诉血压控制可,无心脏疾病病史,无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病史,2000年,2005年各行“剖腹产术”无外伤、输血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神经系统查体:右眼睑上睑下垂,右侧眼球外展不能。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2023-09-23头颅CT:右侧岩尖区颅板下占位,考虑脑膜瘤?建议结合MRI。
右侧颞极内侧见一囊状混杂长T1短T2信b值未见弥散受限呈低信号。双侧额顶叶可见点片状长T1长T2信号,T2FLAIR序列上呈高信号,DW号,DWI高I高b值未见弥散受限。
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旁可见一类圆形不均匀强化影,大小约30mm×27mm,似与颈内动脉两端管腔相连,管径分别约1.8mm、2.7mm,邻近颈内动脉管腔受压。右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可见一瘤样突起影。
3D-SPACE磁共振高分辨血管成像示:右侧颈内动脉瘤壁稍增厚并明显强化,瘤腔内信号欠均匀。
1、颅内动脉瘤(右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巨大动脉瘤)。
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患者DSA示:右侧颈内动脉眼段巨大动脉瘤,动脉瘤呈类圆形,形态不规则,动脉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动脉瘤破裂风险高。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有神经系统压迫症状(右眼睑上睑下垂,右侧眼球外展不能)。
患者及家属有手术意愿。
方案一:一期弹簧圈栓塞术,二期密网置入
方案二:TWINS技术(FD+Willis覆膜支架)
方案三:同期弹簧圈+FD(根据血流决策FD数量)
最终选择方案一,考虑患者前交通开放,每日压迫右侧颈动脉每次10分钟至30分钟,每日5次。
右侧经桡动脉入路、7F薄壁鞘、6F中间导管
125cm西蒙导管、0.035泥鳅导丝
Synchro14 200cm微导丝、Echelon14微导管
准备25*50弹簧圈10枚左右
压迫颈内动脉1周后手术,术中造影意外发现动脉瘤内血栓形成,动脉瘤腔明显缩小。
术后一周再次复查造影。
嘱托患者出院,一月后来院置入FD,嘱托提前5日在家口服双抗。
1月前造影情况
查体右眼睑上睑下垂消失,右侧眼球外展较前好转。
4.0*33 Nuva血流导向装置(北京凌峰公益基金会-管医生救助基金项目)。
手术指导
管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主任。
现任国家卫健委神经疾病质控神经介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介入分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卒中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放射学会常务委员等学术兼职。
发表论文174篇,其中SCI收录29篇。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担任中华放射学杂志、介入放射学杂志编委,中华介入放射学杂志电子版、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JVIR、CVIR、ER等国际知名专业杂志Reviewer。
术者简介
陈振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介入科副主任医师
主要介入治疗脑血管病,年完成急性脑血管取栓手术50余例,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支架成型100余例,脑动脉瘤介入治疗100余例。
社会任职:河南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介入治疗分会青年委员。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