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公众号:第91病区
棘手问题:
静脉溶栓为什么不优选尿激酶?
一、先天不足,无特异性
尿激酶是天然产生的纤溶酶原激活剂,能直接激活纤溶酶原形成纤溶酶。此类溶栓药物的特点是溶栓能力强,无抗原性。但缺乏纤维蛋白特异性,易导致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
二、老证据,未再验证
我国“九五”攻关课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6小时内的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试验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开放试验初步证实了国产尿激酶的安全性,确定了尿激酶使用剂量为100万~150万U。第2阶段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将465例发病6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组,静脉给予尿激酶(150万U组155例,100万U组162例)组和安慰剂组(148例)。结果显示6小时内采用尿激酶溶栓相对安全、有效。
三、指南优先推荐证据更足的药物
在《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版推荐意见中,发病6小时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不能使用rt-PA可考虑静脉给予尿激酶,应根据适应证严格选择患者。
2018年颁布的AHA/ASA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指南中,认为除了阿替普酶和替奈普酶,静脉应用其他降纤药物和溶栓药物的获益尚未被证实。因此除了临床试验,不推荐应用(Ⅲ类,证据水平B)。
四、用法用量比较宽泛,不严谨
尿激酶使用方法:尿激酶100万~15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200ml,持续静脉滴注30分钟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