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是导致缺血性卒中重要原因之一。2014年中国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狭窄与闭塞研究(Chinese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CICAS)结果显示中国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46.6%,伴有ICAS的患者症状更重、住院时间更长,卒中复发率更高,且随狭窄程度的增加复发率升高。
血管内治疗是症状性ICAS的治疗手段之一,可以通过严格的术前评估筛选介入手术开通带来可能获益的患者进行开展。

病例展播
患者:男性,68岁。
主诉:反复头晕半年。
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出现头晕,非旋转性,伴有一过性视物黑蒙、行走不稳,持续约十余分钟后好转,平均2天发作1次,曾在我院住院,脑MRA提示“基底动脉局限性重度狭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瑞舒伐他汀等药物治疗2月余,头晕仍反复发作,为求血管介入治疗,再次入院。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8年,最高达180/100mmHg以上;饮酒30余年,每日白酒约2两;吸烟史30余年,每日约1包。
入院查体:
T 36.5℃,P 80次/分, R 20次/分,BP 156/92mmHg。
神经系统查体:神清,言语流利,双眼球无凝视,双侧鼻唇沟对称,四肢体肌力5级,四肢感觉查体正常,双下肢病理征阳性。NIHSS评分0分。
➢ 入院脑MRI




➢ 入院MRA
➢ 脑血管造影检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高分辨磁共振



➢ 手术预案
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手术适应征判断、禁忌症评估、手术策略的选择理由、术中意外的预判等。
➢ 术前诊断
1.后循环缺血;
2.基底动脉重度狭窄;
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 治疗策略
患者老年女性,反复头晕,有高血压病史,DSA提示“基底动脉下段重度狭窄”,药物保守治疗,头晕反复发作,有支架置入指征。拟采用“球囊扩张后,自膨支架置入”治疗。
➢ 手术难点及风险
1.患者血管动脉硬化狭窄、血管迂曲,球囊支架到位困难;
2.狭窄治疗过程有小血栓远端逃逸、出血、血管夹层、穿支闭塞、高灌注脑损伤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等。
长鞘导管
多功能导管
泥鳅导丝
5F 125cm 通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
300cm 0.014" 微导丝
自膨颅内支架 4.0*16mm
0.027" 支架微导管
通桥白驹®颅内球囊扩张导管2.25*15mm
通桥白驹®颅内球囊扩张导管2.25*15mm到位扩张。
通桥白驹®颅内球囊扩张导管扩张完后。

0.027" 支架微导管到位,提示在真腔。
4.0*16mm自膨颅内支架到位并打开过程。
支架置入后造影。

正位

侧位
左侧锁骨下造影情况。
➢ 术后第二天脑CT




➢ 长期随访情况
病例小结
对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治疗避免过大球囊损伤边支和穿支动脉的风险。还考虑到如形成夹层或者明显扩张后弹性回缩,对于基底动脉穿支较多的部位,支架首选顺应性强、对血管壁损伤小、支撑较好、金属覆盖率低的自膨式支架。
术中使用了通桥白驹®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具有较好的通过性及回抱性能好,使用过程流畅,对于颅内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等颅内部位狭窄病变,均具有良好到位与扩张性,安全性能好。
术者简介
牟磊
日照市中医医院
主任医师,脑病科主任,脑病科党支部书记
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VTE多学科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常委
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脑血管病介入专委会副主委
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基层神经介入专委会副主委
山东省疼痛医学会颅神经外科青年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山东省中医药学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疼痛医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日照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日照市医学会神经内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日照市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徐东成
日照市中医医院
脑病科一病区负责人,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中西医结合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
山东省脑卒中学会急救分会委员
山东省脑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委员会青年协作组成员
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第一届遗传与衰老预防保健专业脑卒中学组 常务委员
山东脑血管防治协会脑血管病精医疗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日照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神经介入技术:脑血管造影、急性脑梗死动脉取栓及脑动脉支架置入、脑动脉瘤栓塞等治疗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作线上专业交流
本内容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讲课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非通桥医疗推广产品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