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7日发布 | 903阅读
神经介入-狭窄

刘一强:化繁为简 变中寻机-ICAS支架术后再闭塞合并AIS治疗新思路

刘一强

郑州市中心医院

王海波

郑州市中心医院

刘立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黄攀攀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达人收藏


病例介绍


患者一般资料

男性,33岁。主诉:发现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108分钟。(2020年9月6日)。


现病史:108分钟前家属发现右侧肢体无力,右上肢不能抬起,右下肢不能行走,伴言语不清,为求进一步诊治,急来我院,心电图:窦性心律,79次/分,头颅CT未见出血灶,头颈CTA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显影浅淡,给予阿替普酶针70mg静脉溶栓,后桥接介入治疗。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年余,血压最高186/78mmHg,未规律服药及监测血压;“糖尿病”1年余,未规律服药及监测血糖。


个人史:吸烟10年,平均30支/日,未戒烟。无饮酒史。


T:36.1℃ P:89次/分 R:18次/分 BP:左158/82mmHg  右154/79mmHg,HR 89次/分,律齐。


神经系统:嗜睡,高级智能活动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运动灵活,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向右侧偏斜,不全运动行失语,四肢肌张力、腱反射正常,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1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双侧痛觉对称存在,右侧肢体共济运动欠配合,右下肢巴氏征阳性,左下肢巴氏征阴性。


NIHSS评分12分(意识1分+面瘫2分+右上肢4分+右下肢4分+语言1分)。发病前mRS评分0分。


影像资料

入院CT及CTA。



术前讨论


入院诊断

定位诊断:前循环系统

诊断依据:1.肢体瘫痪、口角歪斜、失语;2.查体:右侧中枢性面瘫、肢体瘫。


定性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

诊断依据:1.中年男性,安静状态下急性起病 2. 查体有神经系统局灶定位体征。3. 急诊头颅CT:排除脑出血。

TOAST分型:大脑动脉粥样硬化型


治疗策略

· 导引导管、中间导管建立稳定的治疗通路

· 微导管首过效应及释放取栓支架再次明确病变性质

· 必要时取栓

· 必要时球囊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开通闭塞血管

· 术中,术后  根据病情调整替罗非班用量

· 麻醉诱导期及复苏时避免血压剧烈波动,降低出血风险



治疗经过


术中器材

· 导引导管8F (90cm)

· 中间导管  6F 125

· 微导丝 Synchro-14(200cm、300cm)

· 微导管 XT-27

· 取栓支架 4.5mm×22mm

· 球囊扩张导管 2.0mm×15mm

· 微导管 Prowler Select Plus

· 支架 4.0mm×16mm


手术过程

左侧颈动脉正侧位


左侧椎动脉正侧位


支架取栓


左侧大脑中动脉局部血管重度狭窄、血流难以维持


球囊扩张


支架置入


观察10分钟前向血流正常


围手术期管理

· 替罗非班注射液6ml/h静脉泵入抗血小板聚集48小时后重叠4小时双抗

· 尼莫地平注射液静脉泵入预防脑血管痉挛

· 收缩压维持在140mmHg左右

·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稳定斑块

· 控制血糖<7.8 mmol/L

· 双下肢气压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 神经康复治疗加速神经功能恢复


术后随访

术后当天查头CT无出血


术后第一天头CT


术后第一天神经系统查体:

· 神志清,语利,高级智能活动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运动灵活,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向右侧偏斜,四肢肌张力、腱反射正常,右上肢肌力5-级,右下肢肌力5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双侧痛觉对称存在,共济运动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病理征阴性,颈软,无抵抗,布氏征、克氏征阴性。

· NIHSS评分2分(面瘫2分)。


术后随访

· 出院神经系统查体(2020.9.17):神志清,右侧鼻唇沟无明显变浅,伸舌居中,四肢腱反射减低,余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 NIHSS评分0分



病情再发


三年半后患者再次以“右侧肢体无力伴失语85分钟”入院(2024.2.15)。


现病史:85分钟前家属发现患者右侧肢体无力,表现为右侧上肢无活动,右下肢可站立,伴失语,家人急呼120来我院,急诊行头颅CT提示左侧额颞岛叶稍低密度影,考虑脑梗塞;头颅磁共振提示左侧额颞岛叶急性脑梗死,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急诊给予阿替普酶针90mg静脉溶栓,后介入桥接治疗。


既往“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脑梗死并支架置入”,均未规律服药。未戒烟。


一般情况

T:36.8℃,P:52次/分,R:19次/分,BP:左149/100mmHg,右152/105mmHg,体重:110kg,HR52次/分,律齐。


神经系统查体:嗜睡,精神差,运动性失语,近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欠配合,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运动灵活,右侧鼻唇沟浅,伸舌略偏右,示齿口角左歪,右侧肢体肌张力低,左侧肌张力、腱反射正常,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4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双侧痛觉对称存在,右侧共济查体不配合,左手指鼻稳准,跟膝胫试验欠配合,右侧巴氏征阳性,左侧巴氏征阴性。


NIHSS评分10分。(意识1分+面瘫2分+右上肢4分+右下肢1分+语言2分),发病前mRS评分:0分。


术前造影

入院CT及磁共振DWI


入院MRA


入院PWI:核心梗死区体积为71.3ML,显著低灌注区(Tmax>6s)体积为28.9ml,Mismatch体积为157.6ml,Mismatch比值为3.2。


入院诊断

定位诊断:前循环系统

诊断依据:1.肢体瘫痪、口角歪斜、失语;2.查体:右侧中枢性面瘫、肢体瘫。


定性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

诊断依据:1.中年男性,安静状态下急性起病 2. 查体有神经系统局灶定位体征。3. 急诊头颅CT:排除脑出血。4、既往“脑梗死、并支架置入”史。

TOAST分型:大脑动脉粥样硬化型



再次治疗


治疗策略

· 脑血管造影评估侧支代偿,根据造影情况决定支架取栓或球囊扩张成形

· 导引导管、中间导管建立稳定的治疗通路

· 必要时应用Fastunnel®一站式球囊扩张成形、支架置入

· 术中,术后  根据病情调整替罗非班用量

· 麻醉诱导期及复苏时避免血压剧烈波动,降低出血风险


手术器材

· 输送导管 6F(90cm)

· 单弯导管5F(125cm)

· 远端通路导管5F(125cm)

·  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2.0mm×15mm)

· 微导丝  Synchro-14 (200cm)



手术过程

左侧颈动脉正侧位


右侧颈动脉正侧位


椎基底动脉系统造影


治疗过程


术后造影


围手术期管理

· 替罗非班注射液6ml/h静脉泵入抗血小板聚集48小时后重叠4小时双抗

· 尼莫地平注射液静脉泵入预防脑血管痉挛

· 收缩压维持在140mmHg左右

·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稳定斑块

· 控制血糖<7.8mmol/L

· 双下肢气压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 神经康复治疗加速神经功能恢复


术后随访

术后即刻查头CT无出血


术后第二天复查CT


术后随访

术后第一天神经系统查体

· 神志清,运动性失语,高级智能查体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射迟钝,额纹对称,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右偏,四肢肌张力、腱反射正常,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3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右侧巴氏征阳性,左侧病理征阴性,感觉及共济查体欠配合,颈软,克氏征阴性。

· NIHSS评分9分。(面瘫1分+右上肢4分+右下肢2分+语言2分)


术后一周神经系统查体

· 神志清,不完全运动性失语,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右偏,四肢肌张力、腱反射正常,右上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5-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右侧巴氏征阳性,左侧病理征阴性,感觉及共济查体欠配。

· NIHSS评分4分。(面瘫1分+右上肢2分+语言1分)。

复查头颈部CTA支架内通畅


· 思考 ·



1.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占30%-50%。


2. 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取栓后血流仍难以维持,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是有效的补救措施。


3. 支架内再狭窄一年内发生率在5.7%~35.7%。


4. 相关研究提示支架内再狭窄可能因素

· 支架因素:闭环支架、金属裸支架有更高的再狭窄率,支架的长度及直径与再狭窄呈正相关;

· 病变血管部位:前循环再狭窄发生率高于后循环;

· 血管残余狭窄程度:残余狭窄率越高,再狭窄发生率越高;

· 其他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肥胖、年龄等;

· 此外术后的他汀类及抗板类药物管理至关重要


5. 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仍首选单纯球囊扩张,对于支架内出现夹层时可再次支架植入。


6. 本例患者使用Fastunnel®顺利通过支架内再狭窄段,直接球囊扩张成形,如有必要可直接释放颅内支架。


7. Fastunnel®的应用可大幅减少术中的器械交换、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器械交换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的临床获益。


8. 血管内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狭窄病变的程度及长度,选择适合直径及长度的球囊及支架,避免“雪犁效应”;球囊扩张时慢起缓泄的手术技巧,以及球囊、支架的亚满意扩张成形等,都有助于降低血管内皮损伤,降低远期再狭窄率。


9. 对于ICAS的择期手术,需完善磁共振多模影像进一步评估脑灌注、侧支代偿,以及狭窄处斑块性质,提前做好手术预案。


10. 控制血压、血糖等原发疾病。


11. 术后严格规律的药物治疗、定期复查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Pu Y, Liu L, Wang Y, et al. Geographic and sex differenc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in China[J]. Stroke, 2013, 44(8): 2109-2114.

Kang K, Gao F, Mo D, et al. Outcome of endovascular recanalization for intracranial in-stent restenosis[J]. Journal of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 2020, 12(11): 1094-1098.

Guo X, Ma N, Gao F, et al. Long-term risk factors for intracranial in-stent restenosis from a multicenter trial of stenting for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 registry in China[J]. Frontiers in Neurology, 2021, 11: 601199.

Fiorella D J, Levy E I, Turk A S, et al. 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 after wingspan: assessment of safety and durability[J]. Stroke, 2009, 40(1): 106-110.

Zhang K, Li T X, Wang Z L, et al. Factors affecting in-stent restenosis after angioplasty with the Enterprise stent for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s[J]. Scientific Reports, 2021, 11(1): 10479.

Fiorella D J, Levy E I, Turk A S, et al. 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 after wingspan: assessment of safety and durability[J]. Stroke, 2009, 40(1): 106-110.

Fiorella D J, Levy E I, Turk A S, et al. 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 after wingspan: assessment of safety and durability[J]. Stroke, 2009, 40(1): 106-110.


· 术者团队简介 ·


刘一强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介入科副主任,介入治疗专业副主任医师;

2019年6月-2020年10月 参加“中国援赞比亚第21批医疗队“;

为赞比亚建立介入放射学学科;

河南省卒中学会影像学分会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神经介入学会委员;

郑州市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委;

郑汴一体化卒中专科联盟介入分会副主任委员;

郑州市卒中学会理事。

王海波

郑州市中心医院

郑州市中心医院介入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介入学组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河南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微创精准诊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卒中分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务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

河南省呼吸与危重症学会介入医学分会常务委员;

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介入医学分会常务委员;

郑州市卒中学会常务理事及其他多个学术团体任职。

刘立

郑州市中心医院

硕士研究生,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介入科,主治医师;

郑州市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

河南省医院协会介入管理青委会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介入治疗分会围手术期疼痛管理学会委员;

IUA河南分会VTE专家委员会委员。

黄攀攀

郑州市中心医院

硕士研究生,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介入科,住院医师;

专业方向:脑血管病的诊疗,熟练掌握缺血性及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器械使用指南

1332内容2415阅读

进圈子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