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0日发布 | 962阅读

【风向标】远大计划 | LVO临床进展及创新解决方案-088超大内腔抽吸导管

神介资讯

达人收藏



“远大计划”前言

近期,心玮医疗针对LVO解决方案推出的心玮吞川颅内血栓抽吸导管088超大内腔型号已正式获批,它与心玮MeVO组合解决方案共同构成了心玮“远大计划”。该计划旨在向机械取栓领域发起新挑战,并引领走向更远大的未来!

近年来随着取栓器械的长足发展和性能的飞跃,机械取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日益增长。2015年颁布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将动脉内取栓治疗作为AIS的l级推荐,此后,许多取栓技术纷纷涌现。
对于颅内大血管闭塞(Large Vessel Occlusion,LVO),机械取栓技术发展相对成熟,但仍存在传统器械组合无法完全解决血栓逃逸问题等临床痛点,因此关于能够进一步提高一次再通率的新型器械理念备受期待。




大有文章-LVO取栓治疗现状

颅内大血管闭塞(LVO)可占各类缺血性卒中的40%以上,其中约80%发生在前循环1。LVO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主要方式包括支架取栓、导管抽吸、抽拉结合等。但临床上仍有痛点,如:

缺少直径足够大的器械,以便能够完全取出血栓

器械在通过、拖拽血栓时导致血栓碎裂,碎栓在正向血流冲刷下逃逸到远端,从而引起新的血管闭塞

一般取出血栓需要1-6次尝试2,反复操作会导致额外的血管创伤和缺血


另一方面,尽管球囊导引导管(BGC)可控制近端血流,减少血流冲刷导致的栓子脱落与逃逸,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机械取栓面临的血栓逃逸问题。然而,BGC仍有其局限性,如:

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增加大脑损伤

近端封堵效果有限,远端仍有代偿血流

在控制血流、减少血栓逃逸,提高一次再通率上仍有很多改善空间


针对以上痛点,亟需新的器械理念。


大有可为-LVO治疗新方案

大口径抽吸,提高一次再通率

导管内腔直径是抽吸效率的核心参数,导管内径越大,抽吸效果越好。6F导管外径约2.0mm,相较于M1起始段血管直径(2.8~3.0mm),抽吸导管内腔仍有更大的空间。一项纳入30项研究,涉及3228例患者的Meta回归分析显示,抽吸导管ID(Inner Diameter,导管内径)增加与FPE(First Pass Effect,一次再通率)之间存在显著关联(p=0.032),与最终再通之间存在显著关联(p=0.05)3


因此,更大的导管内腔可能是提高一次再通率的可靠选择。



大展宏图-088大口径抽吸导管独特优势

目前,大口径抽吸的理念被全球广泛关注,多篇海外文献的分析结果展现出大口径抽吸导管的优异性能优势。


一则在体外研究数据显示4:在体外模型中最常见闭塞部位,088在三种代表性血栓模型中(富含红细胞,混合以及富含纤维蛋白/血小板)均表现出优异的血栓抽吸能力


在10mm长的M1段完全性闭塞中,088大口径抽吸导管在三种血栓类型中的FPE均达到100%,对于富含红细胞和混合血栓100%完全摄入,对富含纤维蛋白的血栓,实现了60%的完全摄入。


而使用6F抽吸导管的平均FPE为40% (p>0.001),且对于富含纤维蛋白/血小板的血栓,6F的完全摄入率为0%(p=0.020)。未达成FPE的实验中,67%有血栓残留在目标动脉中,33%的血栓逃逸,造成远端栓塞。


对于BGC的局限性,在另一则研究中提供了解决思路:通过体外研究评估大内腔导管对血流的阻断及远端血流的控制作用5

在BGC对同侧近端颈动脉进行封堵的情况下,从willis环经后、前交通动脉侧支流入使得MCA仍存在正向血流。因此,BGC对于MCA闭塞的近端封堵效果有限。6F抽吸导管配合BGC进入M1后血流下降并不明显,仅在20%以下,而088大口径抽吸导管在MCA可造成50%以上的血流减少。(图A)


另外,在抽吸过程中,6F导管无法引起远端MCA的血流逆转,而088抽吸导管实现了显著的远端血流逆转(-146mL/min)(P<0.0001)(图B)。与所有其他器械和组合相比,单独使用088抽吸导管可获得更好的再通结果,并显著减少颈内动脉(P=0.015)和MCA(P=0.014)闭塞的远端栓塞。


综上可以总结出,088大内腔抽吸导管在提高一次再通率上有如下优势:


1、提升抽吸效率
大内腔可完全吸入血栓,避免血栓拖拽。轻松应对大负荷血栓,或富含纤维蛋白柔韧血栓。
2、最佳血流阻断
088抽吸导管到达M1后,更大程度地与血管壁贴合,阻断位置在闭塞近端,同时阻断了多个来源的血流。
3、控制远端流量
更大抽吸力可在远端实现血流逆转,预防和去除血栓闭塞远端的微栓。


大显身手-心玮吞川大内腔抽吸LVO解决方案

心玮吞川颅内血栓抽吸导管088超大内腔型号已正式获批,为LVO治疗提供新方案。
新增8F(内径0.088inch)超大口径型号


相较于常规6F抽吸导管,心玮吞川088大内腔抽吸导管远端头部横截面积增加了多达50%,抽吸效率大幅提高
心玮吞川多节段硬度渐变设计,兼具支撑力与到位性,8F可到达MCA-M1闭塞段

人体模型中M1到位测试



参考文献

向上滑动阅览

1.Duloquin G, Graber M, Garnier L, et al. Incidence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 visible arterial occlusion: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Dijon Stroke Registry). Stroke 2020

2.Fabian Flottmann, Hannes Leischner, Gabriel Broocks, et al.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J] 2018

3. Derrek Schartz,Nathaniel Ellens,Gurkirat Singh Kohli, et al.Impact of aspiration catheter size on clinical outcomes in aspiration thrombectomy, BMJ Journals.2022

4.Seán Fitzgerald , David Ryan,et al. Preclinical evaluation of Millipede 088 intracranial aspiration catheter in cadaver and in vitro thrombectomy models. BMJ Journals.2022

5. Raul G Nogueira, David Ryan,et al. Maximizing the catheter-to-vessel size optimizes distal flow controlresulting in improved revascularization in vitro for aspirationthrombectomy, J Neurointerv Surg.2022

*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参考










心玮医疗

HEART CARE

上海心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6609.HK)成立于 2016 年,公司致力于提高创新医疗技术的可及性,守护生命健康。七年时间,心玮医疗在神经介入领域开拓性地打造了国内卒中治疗及预防一站式解决方案,拥有从急性缺血性卒中和神经血管狭窄治疗、缺血性卒中预防、出血性卒中治疗到介入通路器械的全产品管线,申请专利超过300项,销售渠道覆盖了国内除香港和澳门地区以外的全部省份。

基于现有的领先优势,心玮医疗将继续专注于普及新兴的医疗术式,着眼于中国未被满足的临床医生和患者需求,运营包括神经介入、全心治疗、外周介入在内的多个新兴业务板块,期待在这些具有庞大潜力的医疗领域中,不断推出定义新兴术式的创新介入器械,降低重大疾病死亡率并改善患者预后。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