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16日发布 | 719阅读

【精选编译】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同侧颈动脉血运重建术对对侧颈动脉双功参数的影响

张颖影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邵将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方亦斌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洪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本次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史怀璋教授团队邵将医师编译,为大家带来《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同侧颈动脉血运重建术对对侧颈动脉双功参数的影响》,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的Molly Ratner等就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中单侧血运重建术对对侧颈动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于2023年10月在线发表在《Annals of Vascular Surgery》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Molly Ratner, et al. Ann Vasc Surg. 2024;99:414-421. doi:10.1016/j.avsg.2023.09.074】



研究背景


双功血流速度测量(duplex-derived velocity measurements)常用于确定颈动脉血运重建(revascularization)的必要性。有证据表明,严重的同侧颈动脉狭窄会导致对侧颈动脉血流速度的升高,而在同侧血运重建后,对侧颈动脉的血流速度可能会降低。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同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支架置入术后对侧颈动脉双向血流速度是否降低。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的Molly Ratner等就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中单侧血运重建术对对侧颈动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于2023年10月在线发表在《Annals of Vascular Surgery》上。



研究方法

这是一项针对2013年至2021年接受颈动脉血运重建的所有患者前瞻性收集数据的单一机构回顾性研究。纳入行颈动脉血运重建术前即刻和术后4个月内首次行双功扫描的患者进行分析。排除对侧闭塞的患者。用于定义中度(50-69%)和重度(>70%)狭窄的标准分别为收缩速度≥125厘米/秒和≥230厘米/秒。



研究结果

2013年至2021年间,129名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98)或支架植入术(31)。大多数患者(90%)因严重狭窄接受了介入治疗。术前,30.4%患者的对侧动脉为严重狭窄。同侧颈动脉血运重建术后,86例(67.2%)患者对侧动脉峰值收缩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下降,其余患者保持稳定或增加。54名患者对侧动脉的狭窄程度发生变化。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支架置入术队列中,对侧速度下降的患者比例没有显著差异(69.4% vs 61.3%,P=0.402)。冠状动脉疾病和糖尿病患者在同侧干预后对侧动脉PSV下降的可能性显著降低(P=0.018和P=0.033)。


图1. 同侧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或内膜切除术后对侧血流速度改变。


表1. CAS和CEA患者基线特征。


表2. CAS、CEA患者术后双功超声结果。


表3. 根据CAS患者术前对侧动脉的分类,术后对侧动脉流速的变化。


表4. 根据CEA患者术前对侧动脉的分类,术后对侧动脉流速的变化。


表5. 同侧干预术后对侧动脉PSV降低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研究结论


对于双侧颈动脉疾病患者,同侧血运重建可以改变对侧动脉血流速度和疾病严重程度。尽管近三分之一的患者要么保持稳定,要么增加,大多数患者对侧动脉PSV有所下降。在多变量分析中,患有冠状动脉疾病和糖尿病的患者在干预后不太可能看到对侧动脉PSV的下降。有人工抬高对侧动脉危险的患者可能需要在同侧干预后对对侧动脉进行重新评估。虽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这些患者的轴位成像(axial imaging)可能更好地进行评估。


关注经颈动脉血运重建术

颈动脉血管重建术对颈动脉狭窄伴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和脑功能连通性的影响


血流逆转的持续时间对经颈动脉血管重建术后神经系统预后的影响


经颈动脉血运重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与经股颈动脉支架置入术1年预后的倾向评分匹配分析


组 稿




张颖影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编 译




邵将 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史怀璋教授团队


审 校




方亦斌 副教授

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终 审




洪波 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