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般资料
患者,男,20岁。
查体:神经系统无异常表现。
02
术前检查
03
术前诊断
我们为患者入院当天就进行了线上MDT,邀请了放射科、放疗科医生会诊,大家一致认为结合患者年龄、肿瘤症状、生长部位、病灶数量和特色,大概率是生殖细胞瘤,诸多指南提示:如果技术、设备具备条件,“获取病理”为优先级。
04
手术策略
幕下小脑上入路(SCITA):又叫Krause入路,它可以提供一条直达松果体的通道,同时对大脑的牵拉最小。适用于位于Galen静脉下方的较小肿瘤。
枕下幕上入路(OTA):又叫Poppen入路,这种入路可以很好地观察位于Galen静脉上方或向两侧延伸的肿瘤。它需要通过小脑幕的“开口”来进入松果体。
胼胝体间入路:这种入路需要将大脑的两个半球分开,以到达松果体。它通常用于较大的肿瘤或主体位于大脑深处的肿瘤。
鉴于患者属于Galen静脉下方的较小肿瘤,我们决定采取幕下小脑上入路(SCITA),同时我们通过Radiant软件重建小脑-天幕-大脑大静脉复合体,发现左侧旁正中入路更适合该手术的施行。(详见下面视频)
术中策略:
4.充分利用内镜抵近观察优势,仔细分离肿瘤和周围粘连,但要实时注意“镜头后方盲区”的通道结构,避免损伤静脉和小脑。
05
术中图片
体位和切口(术前进行横窦导航,选择左侧较高横窦下入路)
内镜下小脑山顶和Galen静脉的画面
可见肿瘤藏匿在Galen静脉前下方
肿瘤切除完毕后瘤床和周围结构展示
术后2小时患者清醒,未见神经功能缺失
06
术后影像
术后第1天CT(无金属骨瓣还纳技术)
07
结果
08
术后病理
生殖细胞瘤
09
总结
3.可以结合内镜技术,利用内镜的放大、照明和视角优势,进一步扩大手术视野,提高肿瘤的显露和全切率,同时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当然该技术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该入路的手术视野较深,对于内镜后方的视野盲区,幕-小脑桥静脉存在较高的损伤风险。这就要求我们术前一定要利用专业影像软件充分建模,厘清入路和真实解剖的关系,选择风险更小的个体化手术通道。
专家简介
霍峻峰 副主任医师
上海冬雷脑科医院
师从国内著名神外专家游潮教授、刘献志教授和孙炜教授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协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转化医学分会委员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脊柱脊髓委员会委员 上海社会办医协会神外分会秘书长 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肿瘤分会委员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