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3年3月,北京泰杰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取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上市以来得到了广大神经介入领域临床专家的认可与支持,随着国家对医疗行业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执行,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在河南省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密网支架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学习曲线及操作技巧,为了使更多临床术者能够更好地了解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性能以及快速掌握规范化的操作流程,本次特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管生教授团队及国内各地术者于2024年2月2日岁末小年日齐聚中原,共同参加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操作规范化培训班,接下来我们一起回顾培训班现场的精彩内容。
![]()
开场致辞
培训班会议主席,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管生教授开场致辞,并给大家描述了首次应用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这款产品时的心得体会,无论是从支架的输送、打开还是贴壁均达到了预期,这也使得他对国产密网支架产品更有信心,并对全国各地顶着凛冽寒风,冒雪前来的同行表示深深的感谢以及热烈的欢迎。

北京泰杰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崔巍总经理致辞,崔总首先感谢管生教授团队对国产产品的认可及对本次培训班的支持,感谢全国各地专家齐聚郑州共同探讨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临床使用心得及经验分享。接着介绍了我司已上市产品在国内外的销售情况,对于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产品,目前是治疗动脉瘤的最优策略,国外临床使用较其他产品具有更高的占比,相信该产品在国内也将会成为临床的主要选择,最后再次衷心感谢在座各位临床专家的到来。

泰杰伟业市场部产品经理吴文佳针对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设计目标和设计思路以及产品优异的特性进行了解读。

手术直播
管生教授团队的姚智强教授同其组员一起为大家进行了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植入手术直播:
患者为女性,55岁,门诊以右侧眼动脉段动脉瘤,高血压收入科里进行治疗。入院行头颅MRI+MRA,可见右侧眼动脉段动脉瘤。术中造影,动脉瘤不规则且带有子囊,工作位测量动脉瘤大小约3.60×5.58mm,瘤颈约4.48mm,载瘤动脉远端3.88mm,近端约4.50mm。姚教授考虑到头端锚定位置要尽量避开脉络膜前动脉,术中释放过程中推拉结合所需操作的空间等,选择了TJED-D-5.0-18(预期血管直径4.5mm,预期长度25mm)的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术中支架输送及打开顺畅,造影及术后支架重建可见支架贴壁良好。

在姚教授手术过程以及术后影像回顾中,会议现场管生教授、武汉协和医院的胡学斌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浩文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培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嘉教授、武汉脑科医院潘力教授、宜昌三峡中心人民医院汪雷教授、珠海市人民医院程光森教授对支架的头端锚定位置、支架选型、术中操作步骤等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将会议气氛推向高潮。


手术直播结束后分别由多中心的六位教授介绍了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在临床使用中的经验分享。通过教授们的分享,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特点得到了非常详细的完美阐述。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于嘉教授
通过3个病例展示,总结出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到位性良好,0.027" 内径微导管所至即所到;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顺应性良好,在粗细不均血管段打开轻松、贴壁完全。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袁永杰教授
分享了一例大脑中动脉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复发”的介入补救经验,认为介入和外科手术相辅相成。对于这种病例,比较适合镍钛合金支架,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释放更简单。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郭新宾教授组
为大家分享了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治疗多发动脉瘤和破裂动脉瘤的宝贵经验以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Nuva®的使用情况,郭教授认为Nuva®远端锚定力够强,贴壁好。三院区自2023年5月自2024年1月合计使用Nuva®近200枚。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范峰教授
通过一例左侧颈内动脉交通段梭形动脉瘤的EBS复盘汇报总结: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型号丰富,满足术中选择;操作时要根据支架释放情况推拉结合促进支架打开,支架在血管狭窄部位可以用球囊辅助扩张,使支架更好贴壁。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李振均教授
通过3例颈内动脉床突段动脉瘤和1例大脑后动脉P2段动脉瘤的病例分享认为: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可顺应迂曲血管自膨打开良好贴壁,同时需注意预留足够的锚定长度应对短缩。


珠海市人民医院 刘永康教授
通过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经桡释放单中心体验总结: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拥有良好的输送性,更适合经桡操作;支架整体柔顺,对血管牵拉较小,更适合远端血管;支架释放过程全程可视化,可控性强。


讨论环节
专家们从病例选择、密网支架选型、操作技巧、围手术期用药和密网支架未来趋势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并在最后提出宝贵的改进建议:直径3.0mm以下的支架未来希望能用0.021" 支架微导管输送,18 Plus支架微导管可以根据病变进行差异化设计。


接下来由五位专家带来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使用感受分享。分别是来自大连市中心医院的金点石教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张毅教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黄松教授、南阳市中心医院孙军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姚智强教授。
大连市中心医院 金点石教授
金点石教授通过三例病例介绍了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使用感受:容易输送、支架易打开,贴壁较好。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张毅教授
张毅教授特别介绍了一例颈内动脉分叉位置宽颈动脉瘤的治疗经验。该病例密网支架在释放到瘤颈口位置时出现支架头端下滑,针对此问题,分析有以下原因及经验总结:对于血管形态呈锥形及瘤颈宽度较大的动脉瘤要增加远端锚定长度,并且上推中间导管提高系统张力来避免支架头端下滑情况出现。


密网支架型号的选择不要“oversize”,一旦“oversize”会使纤维角度增大,降低金属覆盖率,不利于动脉瘤的治愈。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黄松教授
黄松教授带来了一例引起大家关注的病例,该病例造影时,动脉瘤呈明显喷射症,填充弹簧圈过程中出现弹簧圈解旋,于是紧急释放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支架系统意外拖出,支架整体打开不良,但是随着导丝成袢上行,密网支架立刻打开,后续采用球囊后扩辅助完全贴壁,结束手术。黄松教授评价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比国内其他上市密网支架打开表现更好,并且容易锚定。


南阳市中心医院 孙军教授
孙军教授分享了六例病例,最后评价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打开容易,短缩率低,容易锚定定位;对于需要栓塞的小动脉瘤安全性更高;释放简单,学习曲线短。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姚智强教授
姚智强教授介绍到,医院目前使用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治疗动脉瘤病例数超过68例,姚教授简述了他与Nuva®从初识、了解到掌握的全过程。


超过68例病例的应用,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均体现出了较好的产品性能。其中有八例病例完成术后六个月随访,排除有一例由于术后消化道出血没有进行双抗治疗导致后续支架内狭窄,其余病例均达到动脉瘤治愈。由此可见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不仅具备优秀的产品性能,预后效果也非常好。



带教项目启动仪式
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带教项目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泰杰伟业崔巍总经理感谢管生教授对国产品牌的认可及支持,在管生教授专家团队的指导和帮助下,大大推动了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临床应用,带教项目的启动将进一步提升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


会议尾声
经过一整天的课题分享,本次会议已经接近尾声,随后,学员们聚拢在血管模型旁争先恐后的进行产品释放实操模拟,体验手感,并交流经验。

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操作规范化培训班会议接近尾声,管生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欣慰于国产公司能够积极结合临床实际,与临床医生一起为患者的安全提供更符合需求的产品而努力着,国产产品具有一定的潜力,值得更多的期待与支持,并由衷的建议大家可以给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更多的机会,服务于临床及患者。最后祝大家小年愉快,工作顺利。之后管教授亲自为每位学员签发了结业证书。

本次培训班圆满落幕,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使命还在继续,泰杰伟业秉承根植于临床,服务于临床与患者的理念,继续努力提供高品质更丰富的产品,期待下次会议我们再次相聚。
![]()
![]()
产品介绍
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采用了独特的释放-回收段显影设计,使释放过程的可控性增强,释放过程的可透视性有助于术者提前判断血管的走行,有利于及时调整微导管和推送杆的操作,帮助支架释放顺应血管形态。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