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导读
无论是外科夹闭亦或介入治疗,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仍然面临诸多挑战。而瘤内扰流装置WEB™的出现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在世界多项临床试验中,WEB™均表现出了在复杂动脉瘤治疗中的安全性、有效性。脑医汇-神介资讯平台联合MicroVention公司共同打造“WEBest一网无余”动脉瘤扰流装置专栏,旨在分享瘤内扰流装置WEB™最新使用经验、技巧。
本期为大家分享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李真保教授团队带来的WEB™瘤内扰流装置治疗分叉部宽颈动脉瘤(合并烟雾病),欢迎广大同道阅读、交流、探讨!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女,62岁。
主诉:头痛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3天。
现病史:经院内行DSA检查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瘤合并烟雾病。
既往史:高血压病5年,长期口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可。
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无阳体征。
外院脑动脉CTA
CTA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瘤,双侧大脑前、大脑中动脉狭窄(左侧明显)。
术前DSA检查
右侧ICA
左侧ICA
左侧ECA
左侧VA
右侧ICA
左侧ICA
动脉瘤测量
动脉瘤形态较规则,瘤颈较宽,宽深高约6.61mm×6.61mm×6.03mm,选择WEB™ SL 8-4。
术前诊断
右侧大脑中动脉瘤
烟雾病
高血压
入院后检查及药物准备
常规抽血未见异常
心电图、彩超未见异常
阿司匹林肠溶片 100mg/qd/PO 4D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75mg/qd/PO 4D
手术策略
全麻下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WEB™瘤内扰流装置置入术(右侧股动脉入路)。
器械准备
6F 长鞘
5F Sofia中间导管
超滑导丝
瘤内扰流装置WEB™ SL 8-4
VIA™ 27微导管
Synchro微导丝
治疗过程
全麻下经右侧股动脉置入6F长鞘,5F Sofia中间导管在长鞘支撑下经导丝辅助置于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造影选取工作角度。
通路建立:在微导管牵引下将5F Sofia中间导管超选至大脑中动脉M1段,VIA™ 27微导管超选至动脉瘤腔内。
释放WEB™:将WEB™ SL 8-4经VIA™ 27微导管缓慢推送至微导管头端;缓慢推出WEB™从种子至萌芽状态,继续向瘤腔内远端缓慢推送WEB™至完全释放;固定WEB™推送杆回撤VIA™ 27。
手推造影可见载瘤血管通畅,WEB™展开充分,完全封堵瘤囊。在透视下对WEB™进行解脱。
术后即刻脑血管造影,WEB™内部造影剂明显滞留,载瘤动脉血流通畅。
术后Dyna CTA及三维双融合成像,提示动脉瘤囊内WEB™贴壁、封堵瘤颈良好,造影剂滞留明显。
术后管理及随访
术后顺利苏醒,2小时后拔除股动脉鞘,神经系统查体正常,返回病房
术后继续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qd)和氯吡格雷( 75mg/qd)
术后第4天出院,出院时神经系统查体正常(NIHSS评分0分)
嘱患者出院后双抗6周后停药
嘱术后6个月来院复查
术后体会
本病例较为特殊,动脉瘤合并有烟雾病、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并且其瘤颈较宽,如选择支架辅助栓塞需双微导管操作,通过性欠佳,且术中操作时间长容易出现缺血并发症,术后容易出现大脑中动脉再狭窄甚至闭塞事件。
WEB™瘤内扰流装置植入仅需单一导管到位即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围手术期缺血并发症风险低。
术者简介
赵心同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安徽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
安徽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安徽省脑血管病学组副组长
2006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专业;2011年毕业获得外科学博士学位;2011年就职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2014年开始从事脑血管疾病的救治、主要从事脑血管疾病微创治疗(介入治疗);2017年在东部站区总医院(原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进修;2019年赴美国佛罗里达访问学习
指导老师
李真保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师学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卫健委出血性卒中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神经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学工程神经介入学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安徽省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脑卒中专业委员会委员
安徽省神经外科学分会脑血管学组副组长
第三届江淮名医,擅长脑血管疾病介入及显微外科治疗
带教导师
顾宇翔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博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山医院党委副书记,神经外科副主任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华山医院福建医院执行院长
目前主要从事应用血管内介入、显微外科及复合技术对脑血管疾病、脑卒中的临床诊治工作,同时开展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应用研究。目前担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学会脑血管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复合介入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学会卒中分会副主任委员,兼任“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及“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委等。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等多项奖项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查看更多器械信息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