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02日发布 | 1565阅读
脑肿瘤-胶质瘤

聚力华山 探脑论道|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脑胶质瘤MDT专科联盟病例会诊双周汇(2024年2月第一期,总第219期)

神外资讯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作为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主体单位之一,正在积极开展“国家-区域-地方”远程会诊指导,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下沉专家资源,提高基层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对神经肿瘤的诊疗能力,积极探索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推进医疗资源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脑胶质瘤MDT专科联盟正在开展多中心疑难病例会诊活动,为神经肿瘤诊疗资源薄弱地区提供远程MDT会诊指导,脑医汇-神外资讯有幸参与其中并提供技术与媒体支持。全国广大医院中心如有神经肿瘤疑难病例,欢迎整理并提交相关病例,与脑胶质瘤MDT专科联盟专家成员共同连线探讨。(病例提交流程详情可咨询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秘书陈燕老师:13681949466)


2024年2月1日,聚力华山谈脑论道第219期。本期病例提供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会诊单位: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卞修武院士团队、上海市东方医院影像科初曙光教授、武警上海市总队医院肿瘤放射诊疗中心潘绵顺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病例1

病例来源: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病史:

患者男性,65岁,诉进行性右上肢无力1月余。患者于2023年12月中旬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右上肢无力,起初可抬起,逐渐进展至难以抬离床面,只能水平移动,并逐渐出现右下肢无力、言语不清、全身酸痛等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头颅CT及MR提示多发颅内占位性病变,给予脱水、降颅压、止痛及对症治疗,现为进一步诊治收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25年1月中旬行左顶病灶立体定向活检,术后病理提示淋巴瘤。

体格检查:

GCS 13-14(E3M6V4-5),右上肢肌力III+右下肢V-,病理征(+/-)。

免疫组化:

CD20(+),CD79a(+),CD3(部分+),CD10(-),PAX-5(+),Bcl-6(70%+),MUM-1(少+),CD19(+),Ki67(50%+),Bcl-2(60%+),C-myc(5%+),Olig2(-),CD68(组织细胞+),NF(-),MBP(-),EBER原位杂交(-)。

MDT讨论:

该患者结合临床影像,病理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综合考虑可确诊为淋巴瘤,可行优先化疗。






病例2

病例来源: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病史:

患者女性,66岁,曾于2017年4月于长海医院全麻下行“右侧颞叶脑膜瘤切除术+颅骨成形术”,术后病理示(右颞部)脑膜瘤;2019年3月复发,于上海伽马医院行伽马刀治疗,中心剂量27Gy,周边剂量13.5Gy;2021年自觉右颞部肿块,后逐渐增大;2022年6月于上海长海医院行右颞部脑膜瘤切除术+颅骨成形术,术后病理示(右颞部)脑膜瘤,非典型脑膜瘤(WHO 2级);2022年8月于当地医院行右颞部术后放疗,DT60Gy/30fx;2023年11月,因右腮腺无痛性肿物1月余,在上海长海医院全麻下行“右腮腺肿物及腮腺全叶保留面神经切除术”,上海九院口腔病理科会诊示不除外原肿瘤(非典型脑膜瘤,WHO 2级)累及或转移;2023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行全麻下“右侧翼腭窝肿瘤切除术”,术后抗炎消肿治疗,术后病理示间变型脑膜瘤,WHO 3级。

体格检查:

面部不对称,右侧腮腺区见术后改变,面神经检查右侧额纹消失,口角偏左,襟鼻动作受限,鼓气无口角漏气。双侧颞下颌关节压痛,张口度1指,舌体活动自如,伸舌不偏,舌体感觉未见明显异常,腮腺导管口、舌下肉阜无红肿及脓性分泌物,无结石。颌下区及颈部未触及明显淋巴结肿大。

分子检测:

TERT C228T突变型(测序法),CDKN2A/B无缺失(FISH法)。

免疫组化:

CK(-),VIM(+),S100(-),P63(部分+),Calponin(+),CD117(-),Ki67(部分10%+),CEA(-),CK19(-),CK7(-),SOX-10(-),P40(-),EMA(部分+),CD34(-),UMB-1(+),PR(部分+),Desmin(-),H3K27Me3(+),SMA(-),ALK(-)。

MDT讨论:

该患者目前影像学资料尚未完善,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动态观察并判断病灶性质;再次放疗可能会有重叠,存在较大的出血和骨坏死风险,需与家属谨慎商讨;若是放疗过程中出现坏死,可酌情使用贝伐珠单抗;对于间变脑膜瘤,全身用药的效果并不理想,尽量采取局部治疗。






病例3

病例来源: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病史:

患者男性,37岁,曾于2016年体检发现肺、肝多发结节,无咳嗽、腹痛等症状,中山医院就诊后,未做治疗,定期复查无明显进展;2020年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眼凸出,无视物模糊,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四肢运动感觉障碍,无精神症状,无癫痫发作等伴随症状;2023年11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行头颅MR,示右额眶部占位,结合CT考虑颅骨或间叶组织来源肿瘤可能,行全麻下经导管颅内血管栓塞术;四天后,再次行全麻下肿瘤切除术,术中发现肿瘤完全位于硬膜外,向眶内生长,肿瘤质地中等,血供丰富,边界清晰,先分块切除肿瘤,然后分离边界完整切除,术后病理示(右颅眶交界)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伴CAMTA1基因异常,肿瘤累及骨组织。

免疫组化:

SMA(-),Desmin(-),KP1(-),CD1a(-),CD31(+),CD34(+),D2-40(-),ERG(+),FLI-1(+),GFAP(-),SSTR2(-),PR(-),SOX-10(-),S100(-),EMA(-),STAT6(-),Ki67(5%+),TFE3(散少+)。

MDT讨论:

鉴于该病例的罕见性,综合文献报道与专家讨论,目前推荐该患者行全身化疗+局部放疗(剂量可采取50Gy)。






病例4

病例来源: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病史:

患者男性,69岁,诉头晕头痛2月,一过性意识丧失2周。患者曾于2023年1月出现无明显诱因后枕部持续性胀痛,无恶心呕吐,无四肢麻木无力,无视物旋转等不适,未予检查治疗;2023年2月突发意识丧失,呼之不应,伴双手握拳,上肢屈曲,无牙关紧闭,无呕吐,无二便失禁等,约1分钟后恢复意识,未进一步诊治;2周以来,患者头晕头痛症状无明显缓解,遂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就诊,查头颅CT示右侧小脑病变;2023年3月行“右侧小脑病损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示(右侧小脑占位)符合高级别胶质瘤;术后同步放化疗以及电场治疗,患者耐受性良好,目前生活可以自理。

分子检测:

IDH1/2阴性(PCR测序法),ATRX部分阳性(IHC法),P53野生型(IHC法),H3K27M阴性(IHC法),MGMT启动子甲基化(MSP荧光探针法)。

免疫组化:

GFAP(+),Olig2(+),H3K27Me3(+),IDH1(-),H3K27M(-),ATRX(+),P53(部分+),Ki-67(约70%+)。

整合诊断:

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CNS WHO 4级。


MDT讨论:

该病例是一个比较标准的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以幕下小脑半球为主,伴幕上小型播散灶,其预后较好与MGMT启动子甲基化有一定的相关性,也得益于该MDT团队的规范化治疗。






病例5

病例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病史:

患者男性,71岁,曾于4个月前出现无明显诱因思维混乱、言语不利伴右侧肢体无力,偶感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及大小便失禁,未予重视;2月前上述症状较前加重,逐渐出现右下肢不能自行行走,就诊于赤峰市医院,MRI增强示左额叶占位性病变;2023年12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行全麻显微镜下开颅肿瘤切除术,术中脑组织压力高,肿瘤质软,与周围脑组织分解不清,荧光显微镜下黄染不明显。

体格检查:

意识模糊,自主睁眼,思维混乱,言语不利,可遵嘱活动。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mm,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存在。颈软,心肺听诊未见明显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左侧及右上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

分子检测:

肿瘤细胞阳性比例(TC+)5%阳性,TERT c.-124C>T,7号染色体完全获得,10号染色体完全缺失。

免疫组化:

CK(-),CK18(-),EMA(部分+),S100(+),GFAP(部分+),O1ig2(灶+),CK7(-),CK5/6(-),P40(-),1TF-1(-),PAX8(-),CD10(部分+),CAIX(少部分+),GATA3(-),CD56(+),Syn(少部分+),CgA(-),CD34(-),ATRX(-),BRG1(+),WT-1(个别+),P53(+80-90%),Ki-67(+40-60%),IIDH1(-),HMB-45(-),MelanA(-)。

诊断:

胶质母细胞瘤。

MDT讨论(二次):

该患者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均支持胶质母细胞瘤IDH型诊断,可行放化疗。鉴于其MGMT甲基化为阴性,替莫唑胺化疗可能不敏感,可尝试入组伯瑞替尼(该患者MET扩增)的临床试验,并结合电场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病例6

病例来源: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病史:

患者女性,29岁,诉头晕半月余。患者于半月前出现无明显诱因头晕,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无其他不适,无其他阳性体征,头颅CT示左额叶团块状混杂密度影,伴钙化,周围脑组织内片状水肿低密度影,左侧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右偏;2023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行开颅手术,术后病理示多层菊形团胚胎性肿瘤(ETMR),室管膜母细胞瘤亚型,WHO 4级;近期复查,无明显异常。

分子检测:

IDH1 R132野生型(IHC法+Sanger测序法),IDH2 R172野生型(Sanger测序法),TERT C228野生型(Sanger测序),TERT C250野生型(Sanger测序),H3F3A K27M野生型(Sanger测序法),H3F3A G34野生型;EGFR扩增阳性(FISH法)。

免疫组化:

GFAP(部分+),EMA(核旁点状+),S100(部分+),ATRX(+),Syn(+),Lin28A(部分+),H3K27Me3(+),VIM(+),Ki67(20%+),Olig2(-),IDH1(-),Neun(-),P53(-),BRAF V600E(-),L1CAM(-),H3K27M(-),CK(-),H3G34R(-)。

诊断:

室管膜瘤。

MDT讨论:

该患者后续治疗建议采取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放疗之后可以将化疗作为后续治疗选择之一。一般情况下,如果未发现转移病灶,脑脊液未发现阳性脱落细胞,可以选择局部放疗,不行全脑全脊髓放疗;但是鉴于该患者是高危型室管膜瘤(胚胎性肿瘤),也可选择全脑全脊髓放疗的治疗策略。


神经肿瘤病例精粹征稿活动


由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脑胶质瘤MDT专科联盟主办的探脑论道神经肿瘤病例精粹(第二季)征集中!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脑胶质瘤MDT专科联盟向联盟成员单位广发英雄帖,征集神经肿瘤典型病例,以一个个案例的形式再现患者就诊情况,通过实际案例的形式带去探讨和启发。协助资深神经肿瘤专业人士磨炼诊疗思路,搭建学术沟通桥梁;帮助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加深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神经肿瘤规范化诊疗进程。


投稿邮箱:nationalgliomaMDT@vip.126.com


点击二维码加入征集活动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